| 卖场规划实例解析 | ||||||
| 作者:麦德豪;出处:《店长》2011年1月号 总第34期 | ||||||
|
||||||
|
案例一:某面积721平米的卖场 近年来小型超市日益增多,在店铺坪数较小的卖场内,倒“L”型的主通道放不下所有的主力商品,因此必须将主通道延长成“ㄇ”字型。 该店主力商品的配置为:将购买频率最高的蔬果类商品放在主通道的前端,其次为精肉、水产、冷冻食品、乳制品等沿着墙壁一直延伸至出口端。 而主力以外的食品(准主力商品)是与消费者的正餐关联较深的类别,集中于入口附近的位置,如楼面规划示意图中A的部分。而B的部分则是以休闲食品为主,像咖啡、茶、包装水等顾客购买频率较高的商品非常适合陈列于面向主通道的货架上。由于面向主通道的货架是销售商品的绝佳战略位置,若有其他回转率高的商品也建议放在这个位置。 对一般超市而言,辅助商品所指的是非食品的杂货。以该店的配置来看,杂货被摆在卖场中央,目的是希望顾客漫步在主力、准主力商品区的同时也能够注意到这些辅助商品,引发顾客的购买欲望,或是提醒顾客想起购买这些商品的必要性。 另外,在卖场中央偏左的区域有设置特卖专区,该区的设置是为了让卖场经常有所变化。而特卖专区陈列的重点在于,必须展现出丰富的商品数量,并且每周更换该区的陈列。特卖专区的活用方式会影响杂货区的来客数,可以说是吸引顾客进入杂货区的门户。 案例二:某面积1488平米的卖场 该店主力商品的配置是将顾客购买频率最高的蔬果类商品放在主通道的前端,其次为乳制品、火腿/热狗、精肉、水产、冷冻食品、乳制品等,沿着墙壁一路延伸至出口端。 而主力以外的食品(准主力商品)则是以店中央的横向走道为界,陈列于店内侧的货架。这是为了要让逛完主通道的顾客再次走到店的内侧。 楼面规划示意图中的A区域是顾客购买频率较高的区域,陈列的商品大部分是与消费者正餐较有关的类别,同时将非食品的服饰也设置在该区域里,主要是希望藉此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B区域里则主要为点心、零食等。把文具设置于糖果、巧克力对面的货架上,是考虑到要将该区设定为儿童区。 该店的辅助商品是非食品的杂货以及部分的服饰品。杂货商品配置于店中央横向走道与收银区之间的货架。该店的辅助商品区,是顾客逛完主通道后进入横向走道,再逛完A、B区之后,迈向收银台时的最终区域。 另外,中央横向走道的设计也能够让顾客依自己购物的顺序自由地在店内穿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