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店长的竞战术 | ||||||
| 作者:端木清言;出处:《店长》2011年1月号 总第34期 | ||||||
|
||||||
|
作者曾任职家电制造业、家电连锁业、媒体等,现任全国消费电子渠道商联盟秘书长,长期从事家电流通市场研究及海外情报编译等工作。 扎堆开店的后遗症便是出现了门店之间的肉搏战,大多数情况下,连锁零售业之间的商战焦点集中在品类及价格方面,我们将其称为产品导向的“品类战”,而非以门店为单位的“对攻”。 但是,品类战的落脚点还是在门店战,这时候便是对店长及店员作战能力的考验了。因为,门店不可能拥有公司分部级的广宣、人力、采购及社会化资源。因此,某种程度上说,门店战已经超越了商战的范畴,上升到“人与人”之间的战争。但是,现在拥有这种主动意识的店长,可谓是少之又少。而按部就班,等、靠、要资源,胜则娇气凌人,败则怨天尤人的店长,则比比皆是。 另一方面,现代商战“有勇不可无谋”,连锁店店面竞争必须以智取胜,盲目的血拼也将越来越受制于行业利润空间的压缩,“智战”成为连锁店竞战的标签。作为连锁店店长,单纯依靠公司的实力,不进行竞争店的调查研究,这一条路已经越走越窄。无论是店面经营策略的SWOT分析,还是具体到单笔交易争夺的“临门一脚”,知己知彼,掌握竞争对手的真实情况,而不是“拍脑袋决策”,将成为连锁店店长的工作要务之一。 据笔者所知,各大连锁巨头所属的门店,除了将市调作为与竞争店展开竞赛的依据外,很少开展店面竞争策略的SWOT分析。所谓的SWOT分析,即: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门店的SWOT分析,必须清醒地判断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使门店经营做到趋利避害,寻求自己的机会点,制定可行性策略推进门店发展。对于大多数店长而言,进行动态化的SWOT分析,显然是一种自我能力的挑战。因为,这是一种立足于竞争双方的分析思维模式,既要有内向思维,又需要外向思维;既要有“哀兵必胜”的心态,又需要“永不言败”的战斗精神。 SWOT分析法对于连锁店店长而言,是竞争中非常有效的利器,尤其是弱势店面,运用SWOT分析,可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机会,提升团队士气,打造胜利的信心。 那么如何驾驭这一利器,令其发挥出无比的威力呢?笔者认为,要研究分析竞争对手门店,尤其是在重大时间节点之前,既可以通过公开信息(如报纸和电视广告)对比分析;也可以发动店面员工或厂方促销员,开展对对方货源、赠品、价格策略的调查,将上述“情报”综合分析,提供给采购部门,以争取相关的资源支持,这是更为直接有效的战略战术。 但是,很多店长并不重视此项工作,很多具有情报价值的信息都被浪费掉了,甚至成为店面人员抱怨店长经营意识和能力不足的话题。把厂方促销员变为“情报员”,是竞战的重要手段。顾客提供的信息有可能失真,而厂方促销员提供的情报却可能因为利益因素表现得“极真”。因此,建议连锁店店长们对此予以重视,否则“知己知彼”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当然,组织培养一批店面的“情报人员”,开展竞争对手市场调查也是必要的。但由于“行业的圈子很小”,经常走动,难免“暴露身份”。这也是一旦市调人员走进竞争对手店面,马上被相关人员“盯梢”的根本原因。委托专业的市场机构开展对手调查,对于连锁店常规竞争对手调查而言,由于费用的因素难免显得“小题大作”。 所以,组织和培养一批店面的“情报人员”,必须三管齐下:其一,选拔和培养一批店内固定人员,从事市调工作;其二,开展新人市调培训,作为机动人员;其三,临时委托来店顾客,许以赠品、让价等小额报酬,进行跨品类调查。 当然,这只是竞争店SWOT分析的冰山一角,而且SWOT分析必须是周期性的,最好是按周,或者按月,而不是开店前做一次,或者一年半载做一次,最终流于形式,因为SWOT工具要动态地应用才会发挥其巨大威力。另外我们还必须清楚,SWOT不是做给自己看的,也不是做给上级看的,应该把它作为一种调整店面团队士气、提升团队战斗力的常规武器;不是感性的宣导,而是理性的判断,这样的SWOT才会有实际意义,才会产生战斗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