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视角看营销 | ||||||
| 作者:;出处:《店长》2011年1月号 总第34期 | ||||||
|
||||||
|
快速壮大的用户规模背后,社交媒体对品牌营销来说到底弊利几何?最近美国知名市场调查公司eMarketer对美国国内的公司品牌管理者做了一项调查,想了解社交媒体对企业做营销是否产生了本质性影响,调查结果显示,40%的品牌管理者认为,因为社交媒体上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对信息的控制难度加大,给他们做品牌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果就品牌在社交媒体上的故事做一个小小编年史的话,我们会惊讶的发现,像星巴克、Comcast这样的社交媒体头号拥护者,都曾经因缺乏社交媒体管理经验而出过各种各样的糗事;我们还会发现,虽然那很多品牌认为社交媒体将给传统顾客关系及营销手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但并非全是流淌着牛奶与蜜的应许之地,在一片生机勃勃的表象下,潜伏着各种危机和陷阱。不管是宝洁的新版帮宝适危机、还是Target“保守秘密”风波,这些品牌都曾因管理不当而在社交媒体上焦头烂额,而在这些失败的案例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 本期语录 ● 在风险难以预估的代言人选择上,越来越多的品牌公司开始形成一个共识:只要丑闻不包含暴力、种族歧视或者赤裸裸的残酷行为,接受他们的“堕落代言人”可能是更合适的战略。耐克的案例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 企业在顾客满意调查中存在很多误区,其中一个常见的错误就是“询问你的顾客想要什么”。 ● 2010年圣诞节购物季网购力量空前强劲。根据市场调研公司comScore的数据,11月的前21天,美国网购购物就已经达到了90.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3%。“网络星期一”增长势头迅猛,网上销售、订单水平、买家人数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 企业对员工力量的运用呈现不同的维度和深度,让员工在广告中代言品牌,在员工内部进行营销预演和动员,在员工中收集营销创意。在新媒体的影响下,顾客力量逐渐受到企业的重视,而和企业更为贴近的一股力量——员工,也开始赢得企业更多的关注。 ● Foursquare正对其拥有500万用户的签到服务系统进行大换血的测试。新的版本将在2011年正式上线,更新后的系统将淡化排名榜、虚拟的“市长”头衔以及奖励徽章等游戏特色,转而更加注重签到服务的终极实用性。 (来源:V-MARKETING成功营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