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之道:人力资源智多星
作者:;出处:《店长》2011年1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千古名着《三国志》里,除了忠孝节义的经典故事之外,最令人津津乐道与传颂的,是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以卓绝的谋略与管理,让资源不足、基础薄弱的蜀汉,硬是与曹魏、东吴形成鼎立之势。

  相信许多企业主亦梦想着能找到“现代诸葛亮”,能为企业屡创奇迹并开创新局。许多主管更以诸葛亮为标竿,期望自己能具备奇谋雄略,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策略伙伴。

  戴夫·尤瑞奇(Dave Ulrich)在《人力资源最佳实务》一书中,探讨人力资源在组织所扮演的角色,“策略伙伴”亦为其所列的人资四大角色之一,引发学术界与实务界的热烈讨论,也让人资主管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憧憬与想像空间。

  然而,仍有许多企业主对人资的策略评价平平,也鲜少在讨论企业策略时,将人资视为必要的列席对象。

  究竟,是企业主不够高瞻远瞩,不懂得人力资源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关键,而未将人资提高至策略层级;或是人资主管未能具备足够的策略能力,以致对人资怀抱高度期望的企业主,因梦想破灭而降低了人资的策略定位?深究下去,这议题恐将成为另一个“鸡生蛋”或“蛋生鸡”的问题。

  人资主管难以预期企业主对人资的策略定位,自己较能掌控的,是预先做好策略功课,以便在企业需要人资主管献策时,能提出令人惊艳的旷世奇谋。

  至于人资应如何迈向诸葛之道呢?从反向思考,了解企业认为人资尚无法成为策略伙伴的原因,或可找到一些努力的方向。

  依据著名人资学者Lawler, E.E.及J.W. Boudreau的研究与分析,人资主管未能列席重要战略会议,主要系缺乏动态人际互动(Interpersonal Dynamics)、量化分析(Metric Skills)、商业营运(Business Partners Skills)、委外管理(Managing Outsourcing)等技能。

  在错综复杂的人际网络中,人资若能具备居间协调的功力,巧妙地维系各山头势力的均衡;或透过组织设计与人力计画,配置所需的人力,确实能使人资在策略会议上,展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功力与价值。

  运用量化分析技能,将虚无缥缈的人资问题或人资专案效益,转化为明确易懂的数据,让对数字敏感的企业主,能对于拟呈现的人资策略议题一目了然。

  商业营运技能,除了财务会计、市场、产品、客户、销售等资讯与知识之外,尚包含策略分析工具的应用。而具备对商业的敏锐度与营运的知识,则能调整人资的思维,趋近于企业经营者的频道与格局,便于彼此的聚焦与对话。

  专业分工的趋势,使企业聚焦于具核心竞争力的事业体。由于企业外部环节的可控性较低,人资若能具备供应炼管理与委外管理的技能,能提供利害关系与风险承担分析,确保外部产品或服务的品质。

  人资主管想朝诸葛之道前进,得随时省思与提醒自己,是否已具备企业所需的运筹帷幄能力。若能在平日即预先准备好素材,并常进行沙盘推演,有朝一日,定能展现多元与全面的策略思维而成为策略伙伴,搭一座连结人力资源与企业营运目标间的桥梁。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林行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