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管理不良库存
作者:张青山;出处:《店长》2011年2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每接到一个零售企业的咨询,总会发现这个企业存在大量的不良库存,所以库存的梳理往往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其中,对于不良库存的管理最为重要。

  一个零售企业的库存管理,就像一个班级里的孩子,有学习好的,有学习不好的,也有中等的。班主任怎么管理这些孩子呢?学习好的孩子,要多鼓励、开小灶,考上北大、清华,给学校扬名争气;学习不好的孩子,要请家长、要鞭策,只要他们的成绩提高了,全班的总体成绩才能上去,老师的评级、奖金等才有着落。这叫做“两头都要抓”。至于成绩中等的学生,关注度会少一些。

  库存管理同样也可以采用这个办法,找出“好学生”和“坏学生”,然后施以不同的管理方法。下面先说说怎么管理不良库存这个“坏学生”。

  老库存和滞销品

  方法一:标准制定法

  第一步,找出哪些属于不良库存。通常讲,不良库存的特点是周转慢,销售低,占用资金,不产生效益。但是我们必须给一个具体定义,周转慢到什么程度,销售低到什么程度,才能称之为不良库存?

  如果有一种商品,长时间没有进货,那么这种商品在库存中就面临过期的危险。我们可以定一个标准,六个月无进货就叫做老库存。为什么是6个月?因为大多数食品的保质期是一年,如果六个月没有进货,就意味着库存商品保质期已经过半,面临在库房里过期的危险。

  如果有一种商品,长时间没有销售,那就存在滞销的风险,我们也可以定一个标准,叫做“六周无销售”,凡六周内没有产生销售的商品就是滞销品。

  有了标准,就可以让信息部门按照这个标准拉出类似表1这样的报表。

  “六个月无进货报表”基本上也是表1这样的格式。

  列出报表后,我们经常吃惊地发现,有的企业“六周无销售”加上“六个月无进货”的商品占比居然达到总库存金额的15%以上,甚至更高。这说明这家企业的库存管理是长期缺位的。

  得到这样的报表后,下一步就是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分别处理(参见表2)。


  方法二:Bottom分析法

  我们经常讲要关注销售最好的100个商品,也就是TOP100。那么销售最差的100个商品呢?我们叫bottom商品,就是最差的、垫底的。这要重点关注,这些“坏学生”会拉整个门店库存管理的后腿。

  库存分析的bottom报表有两个就够了,一个是销售的bottom,一个是周转的bottom。

  断货问题

  断货也是一种不良库存的表现。当商品数量为0时,我们可以说是没有库存,但如果这个商品只有1个、2个、3个呢?这个库存有问题吗?当然有,因为这样的库存几乎是不会产生销售的(个别商品除外,比如看样订货商品、高价值商品),我们也可以认定为实质上的断货。这种“1、2、3库存”,往往找不到商品或者商品已经处于临期或已过期。

  很可怕的是,我们打开一些企业的数据库,发现零库存商品是如此之多,而且是属于开放状态,没有封锁关闭,也不订货和销售。除了零库存外,还有大量的“1、2、3库存”。所以,我们为企业制定了一张问题库存报表,包括零库存、“1、2、3库存”及负库存。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断货有可能产生负库存,但是负库存的原因往往不只是因为断货。

  在企业咨询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TOP100的商品(最好销的100个商品)中,存在大量的问题库存,这也再次证明断货商品往往是好销的商品。我们分析了一些门店,发现门店的TOP100商品销售占比达到30%~60%,如果TOP100的商品断货率达到10%以上,那对于门店销售的打击非常之大。

  通过对于老库存、滞销品和问题库存报表的检查,可以管理不良库存,优化商品结构,减少断货和潜在断货的威胁,提供顾客需要的、丰富的、充足的商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加的物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