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培训模式需求的思考 | ||||||
| 作者:聂军维;出处:《店长》2011年2月号 总第34期 | ||||||
|
||||||
|
要把培训摆在连锁企业战略的高度,建立与连锁企业发展匹配的培训战略,组建培训中心、管理学院,将培训与连锁企业战略紧密地结合起来。 2011年,每个连锁企业经营者都在做新的计划,不管是连锁企业老板对战略与应对策略的调整,还是对门店事业单元经营的强化,都是期望2011年及更远的未来企业能获得持续性发展。 一年之计在于春,万事开头,人为其先。人是可以训练的,也需要训练。培训作为人力开发与再造的一种“利器”,在连锁企业发展战略下,依据对员工智能的需求,建立培训战略,研究和开发有价值的培训模式,能为连锁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保驾护航。 此刻,站在一个新的起点,笔者尝试探讨在连锁企业发展战略下对培训模式的思考。 培训的现状分析 连锁企业的发展,或者说是在一个门店事业单元的生命周期里,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了连锁企业员工智能水平的不同要求,如果以时间为延续,可模拟一条员工智能的需求曲线。假定员工智能包括员工的知识量、有用信息、思维量度、观念意识、社会基本知识、人际智能、专业知识、大局观念、责任、协作、支撑工作的各种内在要素等,由图1可看到员工智能曲线和企业发展战略曲线偏离时的情形。 反映的是连锁企业发展与员工智能之间相对关系的走向。横坐标表示连锁企业发展所经历的时间,纵坐标表示连锁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员工智能的要求水平。员工智能曲线偏离连锁企业发展战略曲线表示一个人不提高自身智能,会导致两者之间的落差不断扩大。 造成员工智能相对下降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培训没有在连锁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建立规划。一般,连锁企业对培训的导入比较晚,都是在连锁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经营运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才产生对培训的需求。由于培训工作在时间上滞后于连锁企业发展战略对智能的需求,导致了培训以现阶段为主要任务,表现形式是缺什么补什么,培训缺乏长远规划和目标导向,影响连锁企业发展战略实现。 第二,个人智能相对老化。智能只有满足连锁企业发展需要才能产生价值,如果一个人的智能不能随着连锁企业发展而不断提高,那么个人智能的贡献逐渐弱化。比如,一家商业企业在开业时引进的人才,随着连锁企业的快速发展,开始不能胜任工作岗位。主要原因是个人的知识、思维、观念不能同时代需要保持同步,致使个人智能的衰退、竞争力的减弱。在快节奏的信息社会里,个人智能只有在现有知识和智能的基础上不断的更新和提高,扩充知识量,才能满足连锁企业现阶段或未来一段时间里的需要。否则,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第三,缺乏培训体系。个人智能的提高需要参与培训、学习知识,而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如果没有一定的动力和压力,人们一般是不愿意忍受这个过程的,那么他们所掌握智能的价值再造性逐渐弱化(如同图1中智能曲线的偏离)。这需要连锁企业建立培训体系,创造培训的诱因条件,来引导、鼓励、督促大家通过不断地培训来提高智能,连锁企业须从制度、政策上推进员工个人培训进而形成学习的氛围。如果培训没有体系、诱因、机制、制度的保驾护航,员工任其发展,员工智能相对下滑就是必然。 在这三个原因共同作用下,导致了图1所示的走向。 培训模式的三曲线理论 所有人都认为培训很重要,但因培训效益的产出与评估很难去衡量,大多数人只是嘴上说说,即使有培训战略,也很少付诸行动。连锁企业要得到持续发展,培训和拉动员工智能成长是唯一出路。 随着连锁企业的成长,由于经营环境和竞争条件的快速变化会很快导致连锁企业利润下降、加速技术更新。从连锁企业角度看,他们希望拥有一支工作积极性高、有效率、具有现代科技知识且能迅速掌握新技术的,能够迎合顾客需要的员工队伍。但实际上,员工的表现往往达不到连锁企业的期望,那么培训需求就产生了。 培训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现有员工智能不足的问题,二是建立与连锁企业战略紧密相连的培训体系,弥补员工未来虚拟智能(包括现阶段的智能和连锁企业发展战略所需要的新智能,这种新智能涵盖了解决连锁企业发展战略中可能遇到的新问题所需的智能、满足社会环境变化的智能、掌握新技术的智能等)不足的问题。这就产生了图2反映出来的培训三曲线理论。 如图2所示,一个连锁企业发展曲线伴
随三条虚拟的智能曲线(曲线1、曲线2和曲线3),曲线2与发展战略曲线重合,属于培训智能的理想曲线,也是曲线1和曲线3的回归曲线。曲线1是培训拉动型,即培训拉动连锁企业事业发展(下称培训拉动型),曲线3是事业拉动型,即事业发展拉动培训(下称事业拉动型)。 员工智能水平的提高决定于连锁企业培训的科学、准确的定位及培训持续训练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周期性。对于培训拉动型的连锁企业,连锁企业现在对员工智能的需要须从连锁企业过去的某一时段开始实施训练计划,同样的,连锁企业未来某一点对员工智能的要求须从现在开始实施持续的培训,才能满足未来某一时段的需要。在连锁企业发展的每一时间点上,曲线1和曲线2理想的结果是在未来某一点的重合。如果连锁企业发展战略和培训都保持同等的有效性,并能相互匹配,时间点的累积,最后结果必定是培训曲线与连锁企业发展曲线重合。 对于事业拉动型的连锁企业,员工智能总是无法满足连锁企业现阶段的发展,依据事业发展需要,只能开展短期的训练。但是当连锁企业培训好了,连锁企业又会面临新的智能要求,又需要实施新的培训计划,进入下一轮的培训循环之中。在这种情况下,连锁企业要么建立与战略相匹配的培训规划,弥补连锁企业培训漏洞;要么引进人才弥补缺漏或继续扮演救护队角色,满足过去的需要。而培训的结果是追求曲线3和理想曲线2达到在过去某一点上的重合。 对于成熟的连锁企业,在连锁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应属于培训拉动型,这是主动型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模式,以培训带动连锁事业发展,同时以培训保证连锁事业发展,是一种战略型的培训规划体系。 对于一般连锁企业或者发展中的连锁企业,更多是属于事业拉动型,依据目前事业发展需要,对人力进行短期培训,满足连锁企业的短期目标。在连锁企业的组织体系里,只是做一些表层化的培训,缺乏培训体系和规划,培训无法渗透到连锁企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处于缺什么补什么的阶段。 从连锁企业实际的运作来看,并不是存在培训拉动型就不存在事业拉动型,或存在事业拉动就不存在培训拉动型,而是两种培训形式同时存在。比如培训拉动型的连锁企业,往往存在事业拉动培训的情况,因为从连锁企业发展战略来看,战略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或者是虚拟基础上的一种未来时间的虚拟构划,而培训也就隐含着“连锁企业未来经营环境是确定的”这样一个条件,它可为连锁企业所驾驭,而且连锁企业能控制并预测未来需要的知识和智能。战略规划的风险决定了培训也是有风险的,因为连锁企业很可能会持续地在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中运营,这意味着不能事先预见到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可能引起培训的错位。事业拉动型正好是对培训拉动型错位培训的补充。只是成熟的连锁企业培训更多的表现为培训拉动型,属于培训运作的更高阶段;一般连锁企业还处在事业拉动型,属于培训的起步阶段。不管是哪种培训模式,都是为了满足连锁企业对员工智能的要求。 培训与连锁企业发展曲线都是属于理想状态下的曲线组合,培训曲线总是围绕连锁企业发展曲线上下波动。在这个理想曲线的指引下,作为连锁企业战略的主导者首先要明白连锁企业战略的偏差在那里;其次是如何弥补由于虚拟智能培训的误差或连锁企业发展战略的变化致使员工智能与连锁企业事业发展需要之间的落差问题,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补上这一落差;最后通过预计未来连锁企业事业发展对员工智能的新要求来做出新的培训规划,满足连锁企业发展战略对培训战略及模式的需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