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后:卓越团队收心操 | ||||||
| 作者:;出处:《店长》2011年2月号 总第34期 | ||||||
|
||||||
|
传统上,中国人会有认为过了农历年后,才算是崭新一年开始的心态,故导致多数人在回到职场后出现精神不济、效率不佳的“年节症候”现象。正所谓个人行为是组织的缩影,团队亦难避免。 新春伊始,带领团队做“收心操”,从心态调整、体力调适是深具消极与积极两种意义。前者可协助同仁上紧发条,对抗惯性、抗拒钝性,甚至惰性;后者则可激发员工创意想像,持续变革、迎向趋势。 不可否认,不论是个人或组织,皆有习以为常的惯性,容易陷入踌躇满志的往日情怀,惯性慢慢会累积成钝性,终究演变成惰性。 在《为什么A+巨人也会倒下》一书(How the Mighty Fall),作者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归结企业衰败的主要征兆,即是忽略了“最初的飞轮”。团队因外在机会而分心,不再激发创新、不肯展开大胆的行动,甚至是没能运用与过去同样丰富的想像力以及强劲的力道,持续推动飞轮。 杰克.威尔许(Jack Welch)便说:“领导者的责任必须随着每一个弯道,每一处障碍而改变,以确保其愿景是清晰且真实可行的。” 帮团队做收心操时,不能当作例行公事、一视同仁,必须从企业愿景的高度、市场风向球变动的角度、团队运作的效能,评估每一个团队的体质,以设定强弱度、频率多寡,才能让力道贯穿团队深层的经络,以便发挥效度。 这道理就好比伸出手来,五指皆长短不一;组织中各事业单位承受不同的目标,并以竞合方式达成使命、共赴企业愿景。然而,随着环境的变动、市场发展趋势的转变,不同团队面临的竞争态样也不尽相同,领导者必须据此量身订做。 举例来说,若某团队正站在趋势浪头上,只须给予策略指导,加以信任与授权,适当连结绩效管理,让其放手去做;若某团队正处于转型阵痛期,则需不厌其烦,从日常管理到营运计画亲自督导,鞭策与激励双管齐下,加速调整体质早日创建优势;若某团队长期表现良好,也立下诸多的汗马功劳,更应适切地调整营运目标,促使其持续精进,以走更远的路。 无论领导者如何因应团队体质的差异化,采取不同强弱度的收心方式,领导者心中应始终抱持一个定见,即是企业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必须与时具进,不能与现实环境脱节;做决策时,需有更高瞻远瞩的视野及更具智慧的全盘思考,再依据目前和未来的情况,将手中的资源分配到最能带来效益的地方。 如此作为,将促使团队体悟到领导者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进而扬弃惯性、远离惰性,配合组织变革,自主创新热情参与,为基业长青做出卓越贡献。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张宝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