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乐福的N宗罪映射行业隐患 | ||||||
| 作者:王炎;出处:《店长》2011年3月号 总第34期 | ||||||
|
||||||
|
先来看虚假价格事件。春节前夕,发改委表示,家乐福、沃尔玛等超市在部分城市的连锁店存在虚构原价、低价招徕顾客高价结算、不履行价格承诺、误导性价格标示等欺诈行为,发改委已责成相关地方价格主管部门依法责令这些超市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最高处以50万元罚款。而就在春节期间,家乐福全国多家门店屡教不改,被陆续发现多起虚假价格事件,这直接导致家乐福麾下11家门店被罚550万元,创下历史记录。 家乐福的虚假价格事件首先让大家看到的是其价格管理的漏洞。由于卖场内商品种类繁多,一家1万多平米的卖场涉及到的商品约有4万多种,这也就是说要有4万多个价格标签,假如遇到促销活动,则还需要重新做促销标价和电脑系统重设。于是问题就出现了,往往电脑系统的更新是实时的,而人工对于货架上价签的更换是延时的,有些甚至会出现人工价签的摆放失误,这就很容易出现消费者看到的价签价格和刷条形码时候的价格不符。 应该说,这个漏洞不仅仅是在家乐福有,很多同业都存在。所以,在家乐福被点名时,同时被指出存在价格问题的还有行业巨头沃尔玛。紧接着,屈臣氏、人人乐等都被客人投诉发现购物小单上的价格和标签价格不符。较多的业内人士认为,家乐福的虚假价格事件并非恶性故意,而是管理弊端所致。 家乐福虚假价格事件引发的价格管理漏洞背后更加深层次的问题,或者说也是一些同业会存在的问题就是员工管理,尤其是一线员工管理。为了节省成本,家乐福在卖场一线工作人员的数量和调控方面做了些许“技巧”。比如一个标准卖场的一线工作人员一般需要500人,通常来说其中会有100多名是厂方促销员,而其余的则是直属于卖场的人员。由于前者薪水不需要卖场负责,所以卖场更愿意让促销员进场,有时候甚至促销员的比例可以达到50%左右,这势必使得价签管理受到影响。因为尽管有些卖场的促销员也要兼顾更换价签或理货,但最直接的价签管理者和操作者是卖场直属工作人员,一旦这部分人员的人数和比例减少,则会大大影响卖场价签管理质量。这不仅仅是家乐福的问题,部分为了节省成本的卖场也会纠结于人力成本的问题,进而不断发生价签管理失误。 再深一个层次来说,在职的卖场直属一线人员为何管理价签总会出现失误呢?第一,当然是货品繁多,人少货多自然管不过来。第二,或许说是最根本的一点是,卖场一线员工在薪水长期没有获得上涨的情况之下,很难投入大量热情去认真做好价签更换这类繁琐且重复性很强的工作。根据一些媒体的调查反映,大部分零售业一线人员的月薪都不到1500元,除去吃住等基本开销,一个月几乎无法干点别的,这是让人们难以接受的。过低的薪水也让零售业的一线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培训新手需要时间,做到熟练的又离开了,这也是让家乐福和其他同业颇为头痛的。此种背景下,价签管理无法做到最好是可以理解的。 除了管理漏洞、薪酬问题等以家乐福为典型代表的零售业通病之外,零供关系矛盾这宗“罪”也是业界普遍存在的。从家乐福与康师傅到沃尔玛也被爆料与部分供应商因为提高收费的事件而产生纠纷,更多大型供应商已经不再一味地买零售商的帐了。这折射出收费模式会在一段不成熟的市场时期内产生巨大直接效应,但之后随着市场和消费者的成熟,这种模式会越来越没有生存空间,因为优质供应商的流失对卖场本身来说就是致命的伤害。 家乐福和沃尔玛近期引发的零供矛盾也直接导致商务部开始介入,商务部在2月中下旬表示,正连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起草制定有关零售商、供应商商品购销合同规范。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透露,该规范即将出台,内容会涉及扣点、收费、账期、损耗、风险管理等多项零供矛盾中的敏感问题,一旦执行该规范,将对整个零售业产生重大影响。新规范对欧尚、大润发等基本不靠渠道收费获利的零售商是有利的,可以规范竞争,因此也受到他们的支持,因为恶性低价促销或者过多压榨供应商对零售商并没有多大好处,只会使全行业利润下滑;而像家乐福这类主要依靠渠道收费、扣点等获利的零售企业则可能会因此而减少利润,同时,家乐福等部分零售商的账期被业内不少供应商反映时间较长,如果新规范正式执行,也将使该部分零售商短期资金减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