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曾有人把金庸的小说生硬地划入武侠范围内,并以此为依据,把金庸贬低。
金庸的小说有14部之多,最后一部《鹿鼎记》,完全不像所谓的“武侠”小说,而是一部世情白描大全。个人认为金庸小说最成功的,就是最后这一部不是武侠的武侠小说——《鹿鼎记》。
金庸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每部小说都畅销,小说本身畅销不算,还改编成影视剧,再赚一笔钱,捧红了多少男女明星!
不管你怎么划分,金庸做到了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这对于零售领域来说,是不是最大的启发呢?
便利店也好,专业店也好,超市也好,百货也好,购物中心也好,能赚钱就好,刻意的划分,反而会让人陷入一个先入为主的盒子里,跳不出来看清周围状况,更做不到“大象无形”的境界。当稍微风吹草动,当周遭起一点点变化,就会惶惶不可终日。这种表现看起来是内功不足,其实是被条条框框限制住头脑的后果。
中国本土的零售企业们,如何超过外资零售企业呢?
我以为,如果按照别人的游戏规则,按照人家的条条框框去和别人玩,那是输定的局面。只有创新,做游戏规则的制定者,重新定义游戏,游戏才可以玩下去。
第一步,就是不要刻意划分什么业态,这对于中国零售行业来说,没有任何好处。
第一步要做到的话,就要更新旧观念。这是最难的地方。不要去和外资零售企业比拼成本,比拼地段,比拼各种优惠政策,这些东西,比 是无法比的。要比,就比创新,比新的利润增长点,比人性化,比娱乐化。如果做到这些,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前途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