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贴子
阅读:[]   跟帖:[2]  

主题:中国连锁零售行业研究报告

 
留下買路錢

   
   
 发表于 2007-05-23 10:19
楼主

  连锁零售行业介绍
我国连锁零售业的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才刚刚在国内兴起,因此连锁业在我国的发展整体上都处于上升期。90年代以来,我国的连锁零售,一直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

零售行业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业态:家电连锁行业,连锁百货。标准超市和大卖场以及便利店。还有邮购等。
家电连锁零售行业。我国还处于成长期。无论是整个行业,还是龙头家电连锁零售企业都处于高速发展中。但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Bestbuy等三大专业零售商的市场分额超过80%,已经进入成熟阶段;
大卖场业态与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的发展状态类似,目前也处于成长期。各零售巨头纷纷加快门店扩张,抢占市场;
连锁百货业。我国在经历了90年代单体百货的增长和衰退后逐步转入连锁百货经营,目前正处在激烈竞争阶段,经过竞争后生存下来的百货零售商目前发展较为稳定;
而标准超市业态,是国内最早引入的现代零售业态,但是在东部的重点城市,由于网点覆盖密集,形成过度竞争,目前已经处于成熟和衰退阶段;但是在西部地区,标准超市仍然有发展潜力;
国内的便利店业态,目前也处于成长期阶段,由于尚未形成足够规模,国内的便利店还没有盈利,处于初创阶段。
而折扣店业态,目前在国内尚处于导入期,由于目前门店较少。

连锁零售行业现状
整体上,我国的零售行业目前正处在完全竞争阶段之间,市场集中度正在逐步提高。04年我国连锁业继续保持较高的速度增长,体现在连锁业30强的销售收入和门店数继续以两位数增长。
国内连锁零售行业不断加快整合速度,优势零售商正逐步从区域性零售商向全国性零售集团转型。从各个业态来看,家电专业连锁业态的集中度最高,04年前六家家电专业连锁商的市场份额达到18.95%,而连锁百货的市场集中度次之,其次是大卖场业态。而折扣店和便利店业态目前仍然处在跑马圈地段。
全国前30家连锁企业2004年销售额为3845.6亿元,比2003年同比增长32.9%,店铺总数13801个,增长23.8%。而连锁业30强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了7.2%。
从2002年到2004年,连锁业30强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不断提高。从2002年的6%到2004年7.2%,表明零售企业加快跑马圈地,零售行业正在加快整合进程。其中,前五强,百联集团、国美电器、大商集团、苏宁电器和家乐福,2004年的销售额达到1529.33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8%。

但零售行业的各个业态在所处的阶段上仍然有所差异。整体上,我国的零售业仍然与发达国家的零售行业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的零售基本已经完成整合,行业龙头零售商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左右。
对于刚刚经过10年发展的国内连锁零售行业,整合才刚刚开始。家电专业连锁业,目前可以认为仍然处在规模阶段。行业龙头如国美、苏宁和永乐都致力于新开门店,增加销售收入和抢占市场份额。整体行业都处于高速增长。

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国美店数同比分别增长了63%和91%,而相应销售额的增长只有34%和32%,呈现出明显的规模经济。同时,在大量的兼并收购过程中,本土零售企业尚未制定完善而规范的管理制度,没有实现整合前的管理变革先行,往往引发整合过程中的各种混乱或冲突。本土零售企业销售额的增长却跟不上门店的增长,销售额的平均增长在30%左右,而门店数平均增长则将近40%,有些本土零售企业的门店数更是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高速扩张。

外资企业在国内市场布局

对于跨国和港台零售商,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成熟的经营管理模式,在短短的数年间,麦德龙、家乐福、易初莲花、百安居、欧倍德、宜家、乐购等不同背景的零售商正快速扩张店铺数量,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中国市场。
例如:英国零售巨头Tesco选择了高价收购乐购,凭借其现有的卖场快速切入中国市场;百安居对欧倍德进行了收购和重组;位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超市集团同样也在等待合适的时机,在中国寻找合适的收购对象。

据嘉肯咨询了解,2005年前三季度,商务部新批设立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达554家,开设店铺1130个,其中新设外资商业企业的数量大大超了过1992年至2004年批准设立外商投资商业企业300多家的总和。外商投资的纷至沓来,显示外资企业抢滩中国市场正在掀起新一轮热潮。

根据嘉肯咨询的统计,目前家乐福在中国开设的店面已经有63家,沃尔玛的店铺数量也已经达到49家,易初莲花也有41家之多。伴随着店面扩张而来的,是外资零售企业的销售额不断增加。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2003年外商投资商业企业总销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6%,到2004年10月,这一比重增加到近5%。外资零售企业,大都选择了大卖场、专卖店业态作为拓展方向,大卖场也因此成为外资投资最多、竞争最激烈的领域。

与以往不同的是,因为2004年12月11日零售业开放后对外资零售商地域限制的取消,外资在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的市场逐渐走向饱和之际,已经将触角伸向了西部和二线城市。而依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监测,其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锁定在中国的中小城市,这无疑表明中国的零售业触角将向二级城市和农村延伸。

2004年销售 占总额 门店数 2003年销售 占总额 门店数
美国电器 23.8 4.76 227 17.8 4.1 139
苏宁电器 22.1 4.42 193 12 2.73 148
三联商社 13.2 2.64 254 10.6 2.41 202
上海永乐家电 13.2 2.64 106 8.8 2.00 55
重庆商社 13.1 2.62 153 6.6 1.50 81
江苏红星电器 9.37 1.87 120 5.1 1.16 96
前六名统计 94.77 18.95 1053 60.9 13.90 721

数据来源:商务部<2004全国连锁前30强>,由于重庆商社和重庆百货发生重组.
因此重庆商社的统计中包含重庆百货的百货销售部分
国内连锁零售企业的兼并活动

国内的连锁百货行业和标准超市行业已经从收入导向转变,目前发达的东部地区核心商圈,连锁百货和标准超市已经基本完成网点布置,几乎没有完全空白的市场存在。因此,连锁百货和标准超市业态已经进入了兼并阶段。如新近完成的百联股份与大商集团的收购;南京中商04年先后收购的徐州百货大楼,连云港百货大楼等。
而国内的大卖场和便利店目前也处于完全竞争阶段,各零售商纷纷加紧新开门店,抢占有利位置,从而增加收入和提高市场份额。
2003-2005年零售行业频频发生兼并收购本身也表明,行业正处于整合进程初期,未来数年,兼并收购将成为零售行业的主旋律。
特别是百联集团和大商集团最近宣布合作,共同组建大商国际有限公司,其中百联集团出资7.2亿元,大商集团以大商股份29.5%股权以上华控股出资2.4亿元,共同组建注册资本16亿元的大商国际有限公司,百联集团、大商集团和上华控股份分别占45%,40%和15%。
百联集团与大连大商两家国内规模最大流通企业集团的强强联手,对于进一步做强、做大中国民族商业品牌,提高民族商业参加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收购方 被收购方 股权比例 收购金额 收购时间
百联集团 大商股份 2005.2
大商股份 鸡西商埠、鸡西市世纪大厦 100% 4500万元 2004.9
佳木斯百货大楼、华联商厦吉林市百货大楼 100% 1900万元 2004.7
天客隆 92% 10578万元 2003.9
摩根斯坦利 永乐家电 20% 5000万美元 2004.9
联华超市 万利福超市 100% 7700万元 2004.9
浙江华商 74.5% 3.45亿元 2002.4
第一百货 东方商厦 100% 资产置换 2004.8
华联超市 华联吉买盛 40% 资产置换 2004.8
亚马逊 卓热网 100% 7500万美元 2004.8
TESCO 乐购 50% 2.6亿美元 2004.7
中国鹏润 国美电器 65% 83亿港元 2004.7
物美 超市发 25.03% 7366万元 2004.5
金鹰国际 南京新百 16.32% 30056万元 2004.4
华润万佳 苏果超市 85% 53180万元 2002.4
华润集团 华润万方 50% 14000万元 200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随着整体经济的增长而稳定增长,对GDP贡献率稳步提高
从1994年到2004年,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随之增长,从1994年的12462.1亿元到2004年的53590亿元,首次超过5万亿元,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10%。零售行业的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例来看,美国批发零售业占GDP的比重在13%左右,而我国只有8%左右,具体落实到零售业上,差距则会更大。从销售总额来看,美国2004年零售业销售额为3.5万亿美元,是我国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倍多。这一比重和绝对额上的差距,说明了我国零售业正处于成长期,随着经济由工业化向后工业化推进、以及在此过程中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国零售业必将经历一个较长时期的高速成长过程,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年份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GDP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比率%(贡献率)
1993 12462.1 34560.5 36.1
1994 16264.7 46670 34.9
1995 20620 57494.9 35.9
1996 24774.1 66850.5 37.1
1997 27298.9 73142.7 37.3
1998 29152.5 76967.2 37.9
1999 31134.7 80579.4 38.6
2000 34152.6 88254 38.7
2001 37595.2 95727.9 39.3
2002 40910.5 103553.6 39.5
2003 45842 116694 39.3
2004 53590 136515 39.5

居民消费升级带动零售行业的增长
2003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090美元,国内居民的财富积累达到了消费升级的临界点。我国人均消费从2003-2020年将增长到10.8%,新的消费高峰就要来临,消费结构将不断改变。从长远来看,未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模式由投资为主拉动型逐渐过渡到以消费为主拉动型,最终消费率随着投资率的逐步下降而日渐上升。基于对消费全面启动的预期,出现了以往住房和汽车消费为代表的消费升级,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已由投资拉动转变为消费拉动,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环境的改善,在2020年之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将从小康型工业品消费逐步转向比较富裕型服务类消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从温饱型农产品消费品为主向小康型工业品消费为主。
引用 回复 收藏
---------------------------------------------------
┏╗         ┏┓╔┓    
║┃╔━╦╦┳═╗  ║╚┛┣═╦┳╗
┃╚┫║┃┃┃╩┫  ┗╗┏╣┃┃║┃
╚━╩═┻━╩━╝   ┗╝┗═┻═╝
编辑
yanglong1718

   
   
 发表于 2009-10-17 18:22
2楼

 
引用帖子 回复 设为骨贴 | 删除 | 编辑

  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