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谢尚伟:时代 、行业、我们之二

风起的时候

积分:1269    金币:433
  |   只看他 楼主

谢尚伟:时代 、行业、我们之二

 

   时代

    这或许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自由、向上、精彩,只要你足够勤奋、眼界开阔,敢于创新,机会总是大于挑战;

    这或许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城市发展,人民小富,但社会充斥着各类矛盾与不安,“信任与放心”或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中的难能可贵的奢侈品。

    偶遇躺在地上,需要施以援手的陌生人,我们经常要在“扶与不扶”之间踌躇,要在“扶之前,自己取证以证清白”……这是多么令人沮丧的社会现实。当然我们应当相信,这只是社会中的极少数奇葩现象。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

    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变革已成为中国媒体最常见的关键词;变则通,改则活;如果僵化的等待,在变革的浪潮中我们或许连原地踏步的机会都没有。

    这是客户体验至上的时代。

    曾经势不可挡,如火如荼的社交工具“微博一哥”新浪微博的“坚实地基”,已被腾讯“微信”的摇一摇功能大面积松土,当前“新浪微博”用户群活跃程度大为降低;微信则大有携当年QQ之勇,后发至上或成为新网络社交工具的NO.1

    第三方支付的“王者”阿里旗下的“支付宝”正直面以“复制见长,常后发制胜",并且拥有6亿QQ用户的垫底的“微信支付”的强势挑战,微信支付与小米3的网上独家发售合作,与海底捞的微信支付立减10元合作,成为微信支付2013年代表性的事件;

    曾经的手机霸主“诺基亚、摩托罗拉”已成昨日黄花,落得“贱卖图存”的窘况,固执的黑莓当下欲委身于人尚不可得;失去了乔布斯的苹果,不得不接受与三星平分秋色的尴尬,常此以住被三星超越或成必然……以上个案似乎在暗示我们,如果不切身为用户着想,不深切关注极致的客户体验,曾经的成功似乎正在成为通向未来发展的绊脚石。

    小米,一个以互联网为基因见长,将粉丝营销应用到极致的中国智能手机新贵,仅用了两年时间(2011-2013,小米1到小米3)就缔造了2013年出货1870万台,销售收入316亿元的神话,即便如此小米还长期背负“期货”的骂名;小米的领军人物“雷军”更在2013年站上了给“中央7常委”上课的讲台。

    雷军说,他当下必然亲力亲为的两件事情,一是小米的产品必须经他亲自体验完善改进之后方可投放市场,二是每天都要上小米的粉丝社区倾听用户的声音,并将用户的有效建议直接应用于产品及系统优化。上小米的用户社区,与用户交流,倾听用户的意见,快速响应,将用户的声音融入产品的无止尽的优化中已成为小米研发团队的必修课与习惯性工作与思维模式。

   这更是一个移动互联,全民网购时代。

   阿里旗下的天猫、淘宝9年时间从01万亿,京东商城9年时间实现从0到超1000亿,从100亿到1000亿的跨越则只花了短短3年时间,汪洋等中央领导则成为京东商城的访客。

    中央决策层对于互联网、电商新贵频抛橄榄枝,这不仅是时代与市场的趋势,更是因为这些企业通过自身的经营模式正在实际的践行“群众路线”,并快速重构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的经济浪潮中已经失去的诚信经营社会信用体系。

     这样的一个时代,充满了不确定性,多变但更精彩。

     我们曾经认为系好鞋带,跑的比竞争对手快一点,我们就会赢;但在移动互联当道的今天,我们或许连具象的竞争对手都很难以定义,很多曾经叱咤风云人企业或产品正在或已经消失,如胶片产业(柯达、乐凯)、walkmanMP3VCDDVD、固定电话、电报与普通信件、机械相机、BP机与寻呼台、实体按键的手机…,下一个倒下的又会是谁?

    借鉴互联网企业的“成功核心”——不断改进与积极的自我否定,倾听客户的声音,并为之快速响应,创造极致的客户体验,力求超越其客户期望或许才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制胜之道。

   行业。

    我们所从事的行业,毁誉参半!中国房地产业虽然对“城市发展、人居改善、GDP、中国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KFS常常被不明就里的“群众”及“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媒体扣上“无良、暴利”的帽子,这种“黑锅”房地产行业或许还要继续背下去。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中国的房地产业的黄金时代已然过去,广大中小开发企业正在和购房者一起经历“高地价、高门槛”带来的发展与生存的压力与痛苦。

  1、房地产的暴力时代一去不复返,中国房地产已不可逆转的滑入白银时代,即便如此房地产较之制造业仍然是资本追逐的目标;

  2、新一届政府已清晰的认识到滥发货币的危害,把印钞机管起来,甚至锁起来或许是中国未来两三年的常态,适度从紧或许是未来货币政策总基调;利率市场化的结果必然是财务成本趋高,中国房地产高金融杠杆、无序发展的时代一去不再,稳键而可持续的现金流才是未来房地产企业必须管控的“核心风险”。

  3、 行业集中度加剧,20131000亿俱乐部由2012年的3家上升为6家,百亿俱乐部由2012年的50家上升为65家;中小房企的道阻且长,我们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找出适合自身的捷径,做强做大,在某些方面实现弯道越车。

  4、强强联合,抱团拿地进一步推高优质土地获取的门槛,房地产行业集中度将因此潮流进一步加快,如招商地产与香港置地,保利与万科,中海与九龙仓;九龙仓与绿城、红星与力帆……

  5、政府短期、临时性行政性干预将逐步被“金融税收、土地供应、保障房与商品房双轨制供应结构”等多重市场化手段所取代,中国楼市将逐步进入相对缓和的发展期;

  6、不动产登记制度已箭在弦上,肯定要发;快在年内,慢则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完成;通过不动产登记完成对全国房产持有情况的综合普查之后,针对持有环节的房产税或不动产税必然更大范围的铺开,住宅去投机、去投资化势成必然;更大程度的关注刚需与刚改,坚定的“走群众路线”或许才是期望实现企业规模化稳健发展的必由之路。

  77080后已步入中年,90后开始步入职场,正在成为未来消费的新生力量,抓住80后,关注90后是我们所有行业企业都必须要做的市场功课。

  8、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已逐步显现,积极的看,这或许是一个的新细分市场,消极的来看,中国人口最大基数的5060后的老去,必然导致内需不足的中国,消费需求持续疲软,中国经济两位数的增长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

  9、商业地产的井喷式发展,电商网购等线上交易呈约40%的年度复合增长,实体零售的增长乏力,同比增速持续下降,三者效应交互叠加的结果就是商业地产供应结构性过剩或将在三年之内出现,盲目而没有充分准备的进军商业地产,一味的复制他日黄花,把造大MALL运动简单照搬的风险正在快速累积。

    审时、度势,尝试商住一体化发展,从社区居民的幸福生活角度出发,以大社区带小而美的邻里型全业态生活中心贴身服务于10分钟通勤距离内的社区公众或成中小房企商业地产稳健发展之路。值得欣慰的是,33000方的财信广场时尚生活中心正在践行这一思路,这也是财信地产的持有型“小而美”商业体的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试水。

  10、中小城市的城镇化大幕已启,虽然蕴藏巨大的市场机会,但一二线城市对中产精英阶层的吸附力不降反增,中小城市的需求不足与中小城市地方政府的政绩导向下的无节制的超量土地供应,已经让“快人两步”投身小城镇建设,在三、四、五线城市巨量储备土地的部份房企深陷泥淖,如恒大、如碧桂园已深感危机,一期尚可,二、三期销售乏力。因此,审慎进入三、四、五线中小城市,保持冷静,禁得起诱惑,也是控制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指导思想。

  11、重庆的二环时代已经开启,2014年或将延续以往供应充分,竞争激烈,总体平稳的市场格局;由于大量的郊区型产品的供应或将延缓大主城区楼市均价的上升速度与幅度,从总体来看或将呈现量增价稳的平缓态势。

  122014年的重庆将迎来4条轨道线全面通车,网络化的捷运体系给沿线城市板块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商业、住宅跟着轨道交通走将是未来重庆房地产发展的基本特征。

  13、两江大桥(千厮门大桥、东水门大桥)及轻轨6号线将于今年67月份全面通车,重庆CBD金三角将实现顺畅互通,江北嘴CBD将迎来竣工交房的小高峰,重庆CBD三角的强势崛起或将改变当前主城核心商圈的竞争格局。

 

我们。

供职于中国最赚钱的行业之一,是我们之幸;

但是,行业赚钱,不意味着该行业里的每个企业必然盈利;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明天就能继续辉煌。对于身处竞争空前充分的,可谓全国最苦最累的重庆市场的我们,更必须时刻抱有“如履薄冰”的审慎,严控风险;本着为公司创造利润,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基本经营理念,有效控制成本,把每一分钱花在客户能看见,能感知的地方,向小米学习做出超高性价比的复合化产品,更大程度的超越客户的综合预期,以有竞争力的产品及完善的服务体系来赢得市场。

对于身处当下“小变”时代的房地产行业的我们,当何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1、懂经营,懂市场,懂项目;做对产品,并且把项目做正确。

简言之,中档快现流产品要速度,要高周转;高端产品要利润,慢工出细活儿,做出十二分的价值感,要成为突破品牌天花板的里程碑;复合化大盘则要做波段,要做出分期增值的快感,让前期客户的赚钱效应为成为我们的快销益价的金字招牌。这些虽是老生常谈,但的确也是金科玉律,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本质还是一点“可持续的现金流”才是活下去的基石。

2、善于学习,不仅要向房地产行业的标杆企业学,也要向当前优秀互联网的企业学,学习其开放的思维、快速的响应、对客户体验的极致追求、对效率的极致追求。

3、培养全员算账意识。算时间账,算成本账,算品牌价值账,算短期账,算中长期账……,以企业中长期可持续发展及品牌综合价值的提升作为我们日常决策的基本指针;不好大喜功,不急功近利,稳健与中长期着眼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指针。

4、关注竞争对手的行动,但更重要的是关注我们的客户所思所想,做出令客户欣喜的产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舒适的、便捷的生活体系。套用一句老话,我们不是卖房子的,我们是在提供高性价比的整体生活方式解决方案和投资理财、捍卫财富的金融体系解决方案。为客户“省钱、省心、省时”,为客户的投资“保值、增值”,让客户有面子,这才是我们的产品、营销、服务努力的目标。

5、聚焦目标(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利润指标),以坚强、高效执行为保障,扎实过程管理,全力确保核心节点的提前达成,为年度销售目标的打下坚实基础,才确保我们“劳有所获”。

6、明晰计划,未雨绸缪,预防项目推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不确定性,并做好克服各种困难的系统性应对方案,以有备无患,高效推进。世事最怕三个字,“没想到”,也怕三个字“做不到”。

7、开放思维,打开视角,不仅局限于我们从事的行业,更要看清时代的发展趋势;主动自发,变革创新,不断的改进我们行业、我们工作中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以自己的用心与专业为企业创造利润、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城市创造形象;在创新高效的工作中,提升自身的专业度与职业含金量。

 

总体而言,作为职场人士,作为企业我们还是应当尊奉市场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名言“以利己之心,利人”,并自始至终贯彻之,或许才能走得稳健、长远。(谢尚伟2014119日晚于美茵河谷)

 

- 该帖于 2014-3-28 10:48:00 被修改过
---------------------------------------------------
生肖属羊的70后,飘在重庆13年的四川人,混迹地产圈已近11年,网上马甲“风起的时候”,《零售不动产》自由撰稿人,搜房年度十大博客,房产365重庆站《商业这点事儿》专栏作者。 QQ: 758394397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