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内商业地产经过多年地野蛮持续快速增长, 商业地产当初由地方政府硬性或“任性”搭配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比例,并没有将城市规划与商业网点规划科学统筹安排,很多地方政府主管缺乏对整个城市经济发展规律和人口布局的长远考量。而国内的开发商为追求短期获利,采用以销售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也往往使得商业地产项目前期市场调查不足,后期规划马虎,无心经营,这直接导致很多城市热点区域商业项目扎堆入市,而其他区域却商业配套不足,出现整个城市商业布局失衡的现象。国内商业地产多年高速发展,到今天已似乎到了一个分水岭,许多企业开始感叹商业地产不好做了,同质化竟争大了;电商冲击大了;商业地产区域泡沫化风险激增,商业地产也似乎一夜之间渐成夕阳产业了……
殊不知,这世上本无夕阳的产业,而只有夕阳的企业和夕阳的人。
2015年,中国游客春节假期到日本抢购智能“马桶盖”的话题,在本届“两会”上持续发酵,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两会”期间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什么中国人不相信自己,到国外买一个马桶盖……”事实上,中国人蜂拥日本购买的马桶盖一点也不便宜。国人对日本“马桶盖”似乎情有独钟,免税店的日本营业员用难掩喜悦的神情和拗口的汉语说,“只要有中国游客团来,每天都会买断货。”
笔者认为,日本的“马桶盖”事件给我们国内何止制造行业上了严肃的一课,同样给我们国内的商业地产行业何尝不是敲了一个大大的警钟!多年来,国内商业地产行业以万达为标杆、榜样的企业,为追求“快”为追求所谓的“万达速度”,无论是大到前期定位、规划设计或小到工程施工工艺、质量等,均无法做到“精益求精”,国内商业地产项目何止成千上万!但真正拿得出手的“作品”、“精品”寥寥无几,国内商业地产行业这种粗制滥造地开发与运营态度、千篇一律的规划与招商业态组合……与国内现制造业的现在所遇到困境何其相似!
日本这个国家或民族笔者丝毫不喜欢,其实,大多数国人也不会喜欢到哪里去,在国人口中说起“日本”这二个字也多冠以近乎蔑视或瞧不起的“小日本”之类的口头禅,态度是否正确暂且不论,但无可否认的是小小的日本的确有我们国人,尤其是商业地产行业的精英层值得深思与学习的地方。比如日本人的“匠人精神”,实际上,日本人的“匠人精神”,是从童年时代就开始被培养的。举个例子,日本的小学生去上学,光是鞋子就得每天准备三双:一双运动鞋,用来平时穿在脚上;一双白色布鞋,用来进学校玄关的时候更换入室(日本的小学进教室前都得换上室内专用鞋);此外还得另准备一双体操鞋,这双体操鞋是在室内体操场里上体育课时专用的。除了鞋子,还有配套的衣服:体育课使用的体操服和体操帽;游泳课使用的游泳套装(包括游泳帽、游泳衣、潜水眼镜、大浴巾等);绘画课要用专用的颜料套装;裁缝课得用专用的裁缝套盒;打扫厕所必须用专用的长雨靴;即使中午在学校吃一顿午饭,也要准备白色午餐帽和白布饭兜……总之,每个周一去学校,都得大包小包拎上一大堆,弄得跟搬家似的。
例如日本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安藤忠雄,在设计东京的“表参道之丘”时,曾与日本著名的建筑公司“大林组”合作。安藤忠雄设计的“表参道之丘”全长250米,在接近完工时,“大林组”的施工人员对安藤忠雄说:“全长250米,分毫不差。”或许正是源于这样一种极其自负的“匠人式”的追求,从未接受过正规科班教育的安藤忠雄,从无名小卒成长为世界级的建筑家。
日本这种从小对日常用品的细分与归类,培养出来的是成年之后对自身所从事职业的讲究。所以,日本国度虽为弹丸之地,日本人虽有种种垢病,甚至,也有笔者认为所不耻的地方,但就事论事,若单纯以商业地产行业的专业眼光来研判,所谓暇不掩瑜,日本虽为一个小小的岛国却也掩盖不了其在商业地产方面的巨大成就,其世界级作品或者说精品倒是不少,如日本的难波公园、日本东京的六本木、福冈博 多运河城等,而反观之,咱们这个有着五千年璀璨的历史、并拥有960万平方以上广袤地域与文化的泱泱大国的一员有一种发自内心惶恐与惭愧。
因此,不得不说,本次日本的“马桶盖”事件何止给制造业,也给咱们国内商业地产上了非常严肃的一课!咱们国内商业地产行业也必须要籍此深刻反省,今天国内消费者前赴后继前往日本买“马桶盖”的事件就是商业地产行业的明天!现在国内商业地产行业如果不痛定思痛,并作深刻反省与检讨。咱们国内商业地产同质化的真正破解之道,其实,就是缺少日本人这种“匠人精神”!缺乏这种连“马桶盖”都当作一件“作品”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与态度,并且,将每一件细微的小事都做到极致的这种精神与态度!甚至当作自已毕身的一件“作品”来做的这种态度,难道不值得我们国内略显得浮燥的商业地产行业深思吗......
xiongjie25- 该帖于 2015-3-11 10:14: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