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讲呢,表面上看,流程的控制节点最少,流程的执行越快,但是管控上漏洞越多;流程越细致,管控节点越多,流程的执行越慢,但是出差错的频率就会大大降低。
配送中心的管理也是一样,设置的管控点越多,其配送的效率性会反应迟钝,造成前线门店从发出缺货信息到配送到货这个阶段在时间上的在途时间过长。所以门店缺货看起来是因为配送中心送货不及时造成的。
但是配送中心减少管控点,管控如果不精细的话,商品的配送差错率就会上升,配送出错的机率一旦提高,其实质性的配送有效率(最终体现为运营成本增加,同时损耗也增加)更不尽人意。达不到配送中心提升运营效率,同时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所以用降低配送管控点来提升配送效率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如何提高配送效率?我认为这是一个双向管控的问题,即:必须平衡好配送周期和门店的要货频率。比如配送周期,大门店一般可设置成为三天一次,也可设置为一周一次,有些动销相当快的门店可以设置为一天一次。那么在一个配送周期开始前,门店要做好一个配送周期内商品的最小库存要货量的订货。这个对门店人员的订货水平是有考验的,如果是手工订货则要求订货人员对系统中商品的动销情况了如指掌,对重点商品和促销商品的能及时准确的进行订货,但如果有条件,能开发信息系统的程序支持是最好的,有些企业甚至开发和利用了自动补货系统,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门店的要货准确性。
配送的在途时间也是一个管控要点,要求门店订货要考虑在途时间这个因素进去,不能货架商品全空了,这才下订单订货,要有一个提前期,即提前一个配送周期时间的动销量来定义缺货,当商品的库存少于一个配送周期的动销量时,对该商品就要下单了。
配送到货时间不宜经常性的无规律变动,说好周一,三、五送货,就不要动不动的临时改动。这样长期下来,门店在下订货计划时就自然而然的会依照时间规律来执行,如若不然,一见缺货就急着催配送,配送一被催就得临时变动时间安排,门店一多,变动一多,配送中心的管理就会乱。所以配送周期及时间的决定不由门店要求,而是要由配送中心根据情况来统一安排。门店不能因缺货而将配送中心的时间打乱,如配送中心一直是按原规定时间配送商品到门店的,门店的缺货责任应由门店自负,而不能推赖到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对配送的准确性负责,即做到尽量按门店订单送货,即使遇到统采统配的一些特定商品,也要先行通知门店配货计划再执行。如果配送中心未能准确按门店订单送货,门店可以拒收或不入库确认,对异常配货的处理,门店第一要做到十二小时内知会配送中心,第二对异常配送的商品提出处理建议,门店与配送中心双方要在二十四小时内对异常配货情况确定处理方案并在下一个配送周期内执行完毕。相关单据留证财务。
本人也是一位零售修行者,甚至很初级,也希望得到同行的开示。
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筹建配送中心是必要的,我的实践也证明在筹建的初期是会出现楼主所述的问题:不但没有解决问题,提高效率反而衍生出新的问题。我认为只要确定公司的规模确实是需要建这个配送中心的时候了,那么筹建的决策就是对的了,剩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动作好的问题了。以下几点供参考:
1.初期可能不一定所有品类的商品一步到位全部纳入统一的配送,应该有个循序渐进的问题
2.筹建前对配送中心运作后可能衍生的问题尽量列出来,事前解决之。
3。运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处理,以点带面对相关流程及时修改。
4.商品由配送中心验收后,到门店还需要百分百验收吗?
5.配送中心的服务与门店如何实现无缝对接?
6.运输问题可否实行第三方物流?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配送中心一定不会增加公司运营成本的,相反做好了可以成为公司的利润中心。(比未建之前成本下降;同时,因为减少了供应商送货成本可以获得他们的进一步支持)
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谢谢
再说配送中心的集单效应,
配送中心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化零为整,统采统配可以降低采购条件,降低商品成本,实现供应链上移,或者抢先占有好的商品资源,这个是拥有配送中心的一大宏观优势所在。理论上讲是有利无害的。但是换一个角度而言,配送商品对门店的商品管理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供应商直送商品,各环各节都有供应商一把屎一把尿的到门店进行打理,不大需要门店人员的亲力亲为,而配送商品则完全要求门店运营人员进行管理,大大的增加了门店运营人员的工作量,同时配送商品的退货与高库存管理也向来是个老大难,所以与直送商品一比较,配送商品的不便利性就比较出来了。
别小看这种差别,这种差别会引起团队的一种情绪,那就是对配送商品的排斥,他们会认为配送货是自己劳碌命的源泉,在这种心态下,配送商品的缺货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也就是门店人员反感配送货而故意卖丢它们,让它们渐渐从货架上消失掉。
还有一个问题,是政治层面的问题,对商品的控制权,多了个配送中心参与进来,那么原本营采对商品的控制格局变成了营采及物流中心对商品的控制三据点形势,这样,在内部管理上会出现,责任相互推委,而对商品的控制权相互争夺的局面,这个问题虽然是由一些潜规则导致的,但是配送中心如果掌握了绝大部分商品的进与存的权利的话,基于一些本位主义和灰色收入的考虑,营采与配送的斗争不是一个可以视而不见的问题,这时防损的管控手段要加进来,由防损明确调查分析致使物流中心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倒底是流程有问题,还是人有问题,严格将责任追查到具体环节上的人身上去,只有有效的监控机制存在,才能杜绝人为有意的破坏物流效益的行为。当然,配送中心的廉政问题也是要明朗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