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吨重的数据大屏

晚上八点半,600多位媒体人被统一的大巴车送到了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在西溪以及滨江本部,阿里人将迎来连续两晚的彻夜奋战。据现场的主持人介绍,已经有11000余名阿里员工早在数月前便投入了战斗。
指示标牌从园区大门直到5号楼报告厅,遍布天猫“双11”的标志。阿里巴巴行政人员已为员工准备好了零食、宵夜和专门的休息室,甚至连阿里巴巴园区内的星巴克也24小时营业。而报告大厅也专门辟出一区,提供媒体人的“熬夜干粮”。
今年的实时直播大屏比以往更加“震撼”:相比去年13米长、6米高,升级到16米长,6米高,屏幕面积近百平米,总重超7吨。在数据直播开始前,大屏上滚动播放天猫“双11”的宣传广告,“喵喵喵”的歌声配合着“剁手舞”格外洗脑。
后方脑补
一场全民狂欢
10日下午,进入黄龙饭店的那一刻,记者就被“买买买”的氛围层层包裹了起来。
无论是组织媒体入住的阿里工作人员,还是赶稿之余仍不忘讨论晚上准备买点什么的各路媒体,都昭示了一件事: “双11”已经在短短6年里成长为一场全民狂欢。
在会议报告厅,阿里巴巴搭建了数字大屏,提供七路实时信号,包括数据大盘、全球交易图、百强县交易图、热卖品牌榜、菜鸟物流雷达预警等。
写在前面
“双11”如今已走过六年历程。而如今的“双11”已成了电商消费节的代名词,成为了消费者以及全零售行业的购物狂欢节。
今年“双11”,苏宁布局O2O战略。天猫国际、淘宝海外、速卖通等将首次参加。京东“亚洲一号”将在“双11”前夕投入使用。亚马逊开通美国、德国等六大海外站点8000多万种国际选品直邮国内。此外,国美推出无定价销售策略。电商“双11”大战一触即发。
为了让读者亲身感受“双11的力量”,记者来到了坐落于杭州市中心、可以容纳近千名住客的黄龙饭店,在11月10日这天,迎来了包括路透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在内的460多家海内外媒体。本报亦在受邀之列。与身负重任的商报小记一样,所有媒体人的目的只有一个:近距离“围观”天猫双11,看看这个不断创造销售奇迹的“人造节日”,还能够创下怎样的纪录。
这是阿里巴巴第六次举办“双11”购物狂欢节,也是第二次通过数据大屏幕和到场的海内外媒体向世界直播。
2009年,为了让外界记住刚出生不久的淘宝商城,阿里内部员工想出了一个点子,借助光棍节效应搞一个节日出来。当时的负责人也没有想到,5年后的今天,“双11”已成为网购狂欢的一个“图腾”。
这个被活生生“造”出来的节日,发展至今到底形成了多大的影响力?举个切身的例子吧,记者的生日就是11月11日,前几年还经常被调侃“光棍节出生”或者不断收到“脱单”的祝福,而这两年,祝福已经逐渐被“你双11准备买什么?”“你往支付宝打了多少钱?”“到点了帮我抢一下”之类的疑问或嘱托所取代。
人们习惯用“坐火箭般的速度”形容“双11”的速度攀升,而阿里人自己,却喜欢将阿里巴巴比喻为一个宇宙、一种生态。
今年的天猫“双11”将拓展至全球范围,面对汹涌而来的流量,成交数字预计也将不断刷新,对技术、物流、客服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保障今年“双11”的大军中,天猫事业部投入近2000名员工,阿里巴巴集团总投入超过11000名员工。天猫自身加上商家共投入近百万的客服力量,菜鸟的14家物流快递合作伙伴中共有125万快递员参与。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小宇宙”为阿里的大宇宙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