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老板被反问:
十多年干一样的活儿,你腻不腻?
1990年你正在做什么?也许正在上中学、也许刚拿到人生中第一份薪水。而有那么一批人,那时刚刚出生,24年后的今天,他们已经步入职场。
不过最新调查显示,90后职场新人中,有跳槽想法的人数已超过一半。对于刚进社会的90后来说,难道辞职真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跳来跳去”的90后们
如今最年长的90后,已经24岁。他们的身份,可以是一名销售、一名采购、一名网站编辑,又或者都是。
2012年,张毅(化名)从学校毕业后进入南京一家外贸公司做采购,工作一个月后“跳”去一家房地产网站做编辑,半年后又在家人的安排下“跳”进银行做大堂经理,试用期还没过又直接跳去一家房地产公司做销售。“快恭喜我,我找新东家了。”昨天,张毅兴奋地告诉记者,这个月初她又跳去了另一家房地产公司,不过干的不是销售,是活动策划。
刚刚办理完离职手续的她只是众多选择在年末跳槽的白领之一。智联招聘发布的《2014年秋季白领跳槽指数调研报告》显示,涌入职场的90后越来越多,但他们对企业以及工作岗位的忠诚度却在持续下降。调查显示,90后职场人中,有跳槽想法(含正在办理入职/离职、更新简历和有意向)的比例为55.4%,而在80后群体中,这一比例为47.3%。
前程无忧近日发布的《2015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也同样显示:从2012年至2014年这三年应届生的离职率始终在高位徘徊,换句话说:90后已经成为跳槽“主力”。
闪跳的员工
青春就是用来挥霍的!
为理想折腾点算什么?
“毕业不到两年,我换了三份工作。”1992年出生的小郭告诉记者,2013年从南邮毕业后,考研失败的他错过了最佳找工作的时机,为了“不闲着”他随便找了一家小型电子商务公司,做统计相关的工作。“第一家公司离家太远了,薪资也一般。”小郭告诉记者,他很快就跳到了一家咨询公司。这份工作同样也没干多久,因为不满意老板“自以为是”的性格,他又“跳”了。
小郭告诉记者,他是学计算机专业的,但前三份工作都和专业不同轨,这两天他又在酝酿投简历,想找一份计算机专业的工作。“只想对得起自己最初的理想,学有所用。”他坦言,青春是用来挥霍的,况且,他们才刚刚毕业,不折腾哪行啊?
点评:刚步入社会的90后,如果发现工作不适合自己,或离期望值太远,又或没什么发展前景,是绝对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的,“闪辞”也就见怪不怪了。
高薪不如高兴
不喜欢绝不“熬着”
“我要不要辞职啊,我又干不下去了。”2012年从南广编导专业毕业的小李向好友群发了这样一条短信。这已经是她试用的第4家单位了,原来以为跳槽能解决的问题在新单位还是一样,而且问题似乎越来越多。
小李目前正在一家网站工作,这次干不下去的理由是需要上夜班。
“和别人的生活时间都是反的,以后也不能聚会了。”爱美的她甚至觉得夜班会将“毁”了她的脸,“还没有男友就熬成了黄脸婆,这种工作不要也罢!”
在前几家单位,小李辞职也是因为各种不适应感。比如一家单位陈设太“老旧”,她调侃称自己工作时就像活在上一个世纪;又比如一家单位是因为没有食堂,每天中午都得外出吃饭,而周围又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从另一家单位辞职理由是因为不能在工作时间用QQ,她觉得和外界失去了联系。而她所有离职的理由竟然都和薪水无关,全看她是否喜欢。最短的一份工作,她只干了10天。
点评:90后说:如果不喜欢没必要熬着,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用人单位负责。可问题是:到哪儿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呢?
心塞的老板
招来6个90后
一年仅剩1个
南京市绿力威晟环保公司的70后老总徐月琴感慨,前一年公司扩招,新招来的9个里6个都是90后,“且不说如何管好他们、用好他们,单单是了解他们,都要花上一番心思。”你让他们加班,他们请你看《劳动法》;你让他们做调研,他们用QQ发问卷……
“这6个90后,现在只剩下1个。”徐月琴说,安排一些对他们来说“没意思”的工作,有的人就想当然地应付甚至不干,如果批评两句,他们马上就有情绪甚至会反驳。她还记得她曾苦口劝说公司里一个有离职念头的90后女孩,苦口婆心告诉她要有长远打算,对方反而回问你:“你这么辛苦干什么?”“十多年都干同一样的事儿,你怎么就不腻?”
这两个问题问的徐月琴哑口无言。她想明白了,90后不是一代人,而是区别于70后、80后的另一类人,“90后”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很开,下班就跑了,从来不加班,感觉跟公司其他员工没有太多的瓜葛,工作本身也不需要掺杂太多个人情感,从来不会主动来问你需要帮忙吗?
“这些个90后离职的原因都很可笑。”徐月琴告诉记者,前两天公司里一个90后员工小刘开始跟大家玩了把“消失”,没请假就不再来上班了,几天后,小刘给她发了条短信辞职,理由是:和男朋友分手,要去疗伤。
“你算算,我们企业的培训成本、人员费用都是不小的开支,他们一辞职,我们就‘人财两空’了。”这一次招人,徐月琴打算在要求上补上一条“工作经验满两年”。
频繁换岗的简历会减分
“公司年初在全国各地方站招的100余名应届大学生竟然走了大半!”在陆续被员工“炒”了之后,乐居北京站的HR感叹“现在的大学生难留,这几年的形势都差不多”。
“我们的工作节奏全都打乱了,招人、面试、办理离职手续、再招人、再面试,比以往都要忙乱。”南京一家传媒企业老总说起90后员工直摇头表示,由于离职率高得离谱,她们一般情况下不想招应届生。
“高离职率加大了企业人员置换成本,企业招聘进入了招人、走人,再招人、再走人的恶性循环怪圈。”南京一家地产公司的人力资源专员解释,一些90后员工刚过试用期就离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是不小的,因为新员工还没开始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就将试用期工资、培训费和保险费用等人力成本打了水漂。
“一两次的工作转换可能被认为有思想或有追求,但如果当一个90后拿着频繁换岗的简历来面试,我们一般会给予非常低的录取率,认为他对职业没有坚持度和忠诚度。”该人力资源直言大部分企业并不看好频繁跳槽的90后新人们。
专家心声
多想自己能给企业什么
别老想着企业能给什么
教育部近日发布公告称,2015年全国应届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49万,较之2014年727万毕业大学生来说,将可能增加近20万。事实上,毕业生总数的数字,每年都在涨,相应的是大学生就业低迷愈演愈烈,很多90后变得非常迷茫。一面是就业严峻,一面是频繁闪辞,究竟是为什么?
选择增多导致闪辞怪圈
“相比70、80后,90后的就业形态不可捉摸。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因为家庭环境的好转,因为个性,他们不像前人职场转变的有迹可循。”南京大学社会学专家胡毅青认为,选择增多了是导致新一代人陷入闪辞怪圈的原因之一。
“他们比上一代人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他们不会浪费时间把自己绑在不喜欢或不适合的工作上。由于家境普遍比较优越,也使他们有条件不被某一份工作所羁绊。”胡翼青分析,另外,90后对于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福利待遇、工资收入与自己实际工作能力的对等关系并不清晰,自我认知评价高于工资待遇也是不断跳槽的主要原因。“关于高跳槽率现象,90后敬业精神、协作精神的欠缺,亦是一个重要原因。”胡翼青认为。
90后要有“归零”心态
胡翼青建议90后千万不要在各个行业和各个岗位之间无逻辑地乱跳,正确审视自己,要珍惜每一个工作机会,也要正确对待每一个企业。“年轻人在选择工作单位的时候,要多想着自己能给企业创造什么,不要老想着企业能给自己什么。”胡翼青强调,如果漫无目的地换工作,无论到了哪个行业、哪个职位都是新兵,“你的底薪几乎没涨,你还是一个初级员工。”他建议,90后毕业生要有”归零“的心态,想法务实些,工作刻苦些,职业规划和目标清晰些才能顺畅地融入职场。
企业也要“主动”适应
“其实,频频遇到闪电辞职的下属,雇主也应该‘自我检讨’,管理方式有没有与时俱进?”胡翼青指出,现在企业的管理层多为60后到70后,与新一代员工存在“代沟”,也会导致关系不协调。
他认为,不少企业也应该适当改变管理理念和评价标准,去适应90后这个更重感官的新群体。“只有让年轻员工看到努力是与回报成正比的,才能从根本上留住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