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金国平
年龄:49岁
籍贯:上海
职位:联华超级生活馆港汇店店长
地址:上海徐家汇虹桥路1号港汇广场B1层
业态:联华上海高端商圈旗舰门店(未来店模式)
开业时间:
门店面积:
编者按:
上海联华超级生活馆港汇店(以下简称“港汇店”)自从开业以后,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被誉为业内高端超市转型的样板。本刊记者专访联华港汇店店长金国平,探讨联华高端超市转型轨迹。
《店长》(以下简称“问”):港汇店的转型是什么时间开始的?
金国平(以下简称“金”):港汇店是2000年开业的。开张之后,经过多次小范围的调整。2004年10月份开始筹备转型,
问:在改造过程中,你们引进了哪些新的理念?
金:通过到日本、香港和东南亚等地区的考察学习,我们综合考虑要引进一种区别于传统的、新的经营模式和设计理念,从硬件到服务,我们都尝试了全新设计和管理理念。我们请了日本专业零售咨询团队设计卖场并进行员工培训。在卖场功能的定位方面,当时,我们考虑到常驻上海的日韩、东南亚的顾客比较多,定位在日韩和东南亚风格,引进了日式料理和韩式烧烤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功能定位。
联华超市做进口商品,第一家就是港汇店。刚开始是300多个单品,现在是4000多个进口商品,占总商品数的四分之一。刚开始进口商品月销售只有1万多元,现在纯进口商品每个月销售就超过了100多万,月进口商品的最高销售记录达到过270多万。进口商品供应商从刚开始的一家到现在的四五十家,目前还在不断增加。
金:对。通过细分目标客群、调整商品结构,来锁定回头客,这是港汇店转型成功的关键所在。原来,来港汇店购物的大多数是居住在附近的50-60岁的消费者,年轻人来店里也仅仅是购买一些饮料和零食。转型之后,商品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公司白领、政府官员、境外人士以及有境外生活经历的人成为了我们的主力客层,他们往往开着自驾车来店里购物,港汇店现在的客人分布在上海各个区域。
问:调整后生鲜是不是已经成为吸引客流的主要品类?
调整过程中,我们扩大了生鲜功能,现在卖场面积有5792平米,其中生鲜面积
在蔬菜方面,在上海,城市超市的蔬菜是做的比较好的,我们引进了他们,不作散装蔬菜,都是包装蔬菜、净菜和有机蔬菜。这些蔬菜的价格虽然高一点,但是销售一个月比一个月好,毛利也相对比较高,这一点大卖场是不能够和我们比的。在水果方面,我们的进口水果种类很多,台湾的、东南亚的、欧美的等都有。在肉类方面,我们引进了“五丰上食”猪肉,他们是专供香港的,引进他们来做专柜。我们还有自己的“联华天元”猪肉。我们这里的猪肉销售很好,在双休日要卖出去几十匹猪肉。牛、羊肉的销售同样也很好,日销售额有时甚至超过猪肉。
问:经营高端商品,损耗容易控制吗?
金:产生损耗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主要还是管理是否到位。我们比较完整的生鲜链优势,比如说有盒饭、点心、面包等,都是自营的。生鲜链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各个品类共同把商品的档次做的越来越高。面包、盒饭都是很需要大量的生鲜产品。
金:每天八点半开门,八点一刻要开班前会,员工排好队,要讲“五大礼貌用语”,大声朗读,要鞠躬,要坚持做。包括收银礼貌用语,也是一套正规的标准,不是仅仅点个头就可以了,而且要有语言交流。同时我们还推出了一系列人性化的服务方式,如在寸金寸地的门店进口区域辟出休息区,让消费者可以休憩。
问: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我们把最基本的东西都坚持下来做,而不是流于形式?
金:人总是有惰性的,只有靠管理人员不断提醒,通过一百遍、一千遍的灌输,看到顾客应该怎么样,顾客询问应该怎么样,反复不断地给员工们讲,从而成为员工的行为习惯。随着超市的发展,卖场条件和商品品类都差不多,超市之间的竞争演变为服务的竞争。当然,这个服务包含很多方面,比如生鲜功能的扩展,服务功能的加强等。所以,我给员工们培训,讲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原来我们超市是满足消费者日常需求的商品,只要门店不缺品,你做的已经是很好了。现在超市之间的竞争已经白热化,你能够满足消费者,竞争对手也是可以满足消费者,只有靠打价格战,打到最后两败俱伤。我们现在倡导的是引导消费,避开价格战,引导消费者来购买自己的特色商品,就能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
问:您怎么去寻找这些高利润的商品呢?
金:我们是去“抢”商品:人家不做的商品,我们先做;人家没有开始做的商品,我们先做。我们这个店地处于上海徐家汇的商业中心,地铁的交汇点,人流量非常高。到我们店里来的顾客不是为购物而购物,首先是休闲、娱乐。我们的定位与港汇广场的SHOPPING MALL结合在一起,顾客是以休闲娱乐的心情进来的,然后才是购物。这就对商品定位提出很高的要求:时尚的、流行的商品,要马上销售,刚刚上市的、有强势广告的商品,要立即上架。比如,做火锅,一般认为,只有天冷才做火锅,但是,我这里九月份就开始做火锅了。
问:当时,火锅的生意好吗?
金:好!那个时候,我们店岛柜里的火锅类商品应有尽有,有些供应商的这个商品还没有批量生产,我就开始做了。就是抢先机。
每年5月1日之前,我的冷饮要全部都到位,都是高档商品,比如,意大利的冰激凌,就是适合人家一下子就吃完,有一种很新鲜的感觉。我有一个观点,就是商品上架要比大卖场早三个星期。这样就可以避免跟他们打价格战。我们是不会跟大卖场进行无谓的价格战,亏本买卖谁不会做?我们要做的是特色、是个性,这才能为公司增加收益。我们的业务平时就是围绕这个在做。比如圣诞节的布置,我在11月底就布置好了,但顾客在我这里看到这些布置就会感到很新鲜。接下来,就是围绕圣诞主题,组织圣诞商品。做圣诞主题的同时,不要忘记了元旦就要开始了。元旦和圣诞是仅仅围绕在一起的。商品的备货、出样,供应商谈判等,都是要提前准备的。若迟几天准备的话,你就拿不到货了,即使能够拿到货,也是一点点,毕竟供应商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我比人家早三个星期的话,我就能够拿到供应商的大部分资源。等到人家开始做的时候,我三分之二的利润已经赚到了,这个时候,我再做促销活动,也没有什么损失。
与别人竞争,怎么立于不败之地,就是要形成自己的差异化,这就是建立门店的核心竞争力。从满足消费到引导消费,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观念上,经营模式上等都要有所改变。
问:如何转变自己的经营观念和经营模式呢?
金:我认为,上海做的最好的超市是家乐福古北店,平时销售额都是三五百万,档次很高,店长也是法国人。他们在商品品类组合、卖场布置、营销手段上,都是很值得学习的。
我们做超市,若简简单单成为了买东西的地方,是竞争不过人家的。我们这里有句行话,看这个店怎么样,就知道你店长怎么样。我们的店长要学一点美学,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每个人的审美观念都在提升,对商品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若是你在这方面做的好的话,他们对价格的敏感度就会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生鲜的认识也提升,原来买生鲜就是买“大排”、“小排”等,这是农贸市场的做法,你赚不到钱。如果我的商品延伸,把大排做成半成品,毛利一下子就上去了。而且,顾客很乐意买这些半成品。当然加工也是需要技巧的,我们请了星级饭店的师傅过来加工,要对牛肉进行按摩、搅拌、腌制,才能够把这个牛排风味作出来。消费者回去后对牛排还要烹饪,烹饪时要用的橄榄油、烧烤酱、调料、红酒等,我们都在牛排售卖区进行陈列,做好关联陈列也能刺激消费。
这个方面,我们做得越是越完善,来购物的顾客就会越感觉温馨。我们不光是出售自己的商品,更主要的是我们的服务。服务提升是没有界限的。
现在很多大卖场给予顾客的印象就是买便宜货到大卖场,社会中低收入层的来到你的卖场购物,商品的破损率、失窃率都很高。若你的顾客都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群,你商品的破损率、失窃率都会相对低一些,卖场的氛围也会不同于其它店。
问:港汇店的缺货率高吗,尤其是进口商品比较多?
金:“缺货是零售业的第一杀手”,分析缺货原因要看几个方面,一种是正常缺货,比如进口商品,它不可能不缺货的,因为进口进来要受到很多的影响,比如天气、航期、汇率等。食品的保质期,一般是三个月,进口商品在路上就要用掉一个月,到了你的店里可销售的时间不到两个月,这注定不能多压货。我们是多找几个供应商,形成互补,同类商品尽量做到不断货。其次是非正常缺货,就是管理方面的问题,没有及时补货,没有做好销量的预测。我们店长每天都会做好两个事情,一个销售分析,一个是库存分析。这两个事情能够做好的话,就能够把商品的缺损降到最低。通过历史数据的分析,比如去年同期的商品销售情况,上个月商品的销售情况,上个星期商品的销售情况,拿来分析,都是很重要的。
问:按照您的理解,管理是不是要从前台走向后台?
金:现场管理是店长的基本功,如果你要有所突破的话,就要通过后台来掌控前台。通过后台信息数据的分析,来监督、指导前台的管理。门店依托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判断所带来的缺憾。
金:我们每周都开业务会,总结上周工作,明确本周方向和计划。大家都养成习惯了,星期一除了正常上班,就是总结上周工作的得失,然后对本周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我们而言第一线的门店而言,并没有很清晰前、后台管理之分,前台人员缺少了后台管理经验就像战士少了枪杆子,同样后台管理脱离了前台,那就是无米之炊的巧妇。
问:根据您的理解,一个新时代的店长,应该具备怎么样的素质?
金:素质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要不断的学习,学以致用。要提高店长的品味,只有你的品味提高了,商品的品味才会提高。超市转型,也就是经营模式的转型,店长自身的素质不提高,怎么能够适应转型工作呢。顾客在改变,你依然用原来的方法来服务他们,肯定是不行的。零售就是细节管理,一个店长的综合素质并不仅仅反映在销售绩效上,更重要的是处理细节的能力上。
问:2007年,您有什么样的计划和打算呢?
金:任务肯定是越来越重,港汇店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公司设定的“未来店”定位,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作为店长的我,惟有抱以只争朝夕的积极心态,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