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上海本土便利店面临外资企业严峻挑战

上海本土便利店面临外资企业严峻挑战

2012/9/5 9:54:17

  据相关数据显示,上海目前有便利店6400余家,平均每4000人就拥有一家,其网点密集度全国最高,外资与内资似乎平分秋色。其中,盘踞上海多年的农工商拥有1500家左右的好德、可的;本土大佬上海联华示旗下拥有1200多家联华快客;而国有老牌良友金伴在上海也拥有将近600家店。也正由于这个原因,致使便利店都过得很艰难。目前,由于同业竞争加剧、租金攀高、人力成本增加等因素,便利店面临极大的压力。

  2007年年底,上海农工商集团接手光明集团旗下的可的便利店,并一举成为上海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便利公司,门店总数达2314家。而时隔4年,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截至2011年年底,农工商便利店总数才2356家。平均每年新增门店不到11家。也就是说,现在,上海便利店市场上,外资与本土便利店市场份额和门店的比例是2比8的话,再过三至五年,很可能就是4比6;又过三五年,很可能就是6比4,甚至7比3,上海本土便利店占优的局面将彻底改变。

  同时,外资便利店在商品结构、选址布局以及人力资源上和内资便利店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所以早在2008年,全家在华便利店已做到店铺端赚钱,2011年第三季度则跨过总部费用的损益平衡点,单季获利突破1000万元。

  另一方面,内资便利店的盈利水平一般在1%左右,而且目前是“亏多盈少”。以单店日均商品销售额为例,上海的7-11约为1.5万元人民币,而内资便利店平均不到4000元,有的甚至不到3000元;商品毛利率前者为30%,后者为16%至22%不等,如果包括后台收入,综合收益率为25%至29%,比前者的综合收益率也要低7至9个百分点;净利润率前者在5%以上,后者在1%以下。

  在关键的盈利模式上,外资便利店更注重单店盈利,以7-11为例,其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加盟商的利润分成,也就是说,加盟商赚钱越多,总部的盈利就越大。他们不向供应商收取进场费,也不收取加盟商的配送费,而这两项恰恰是内资便利店的主要盈利模式。反观内资便利店的加盟方式,依然没有跳出大卖场的窠臼。由于可以收取进场费与配送费,所以,即使加盟店亏损,总部也能保持盈利,而这对于单店来说是灾难性的。

  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上海即将出台的“规范”主要是针对流程性、规范性的事项,对便利店服务形象、商品、服务人员、店铺环境和商品质量等进行规定。但事实上,在便利店业态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便利店的竞争早已超越店址或营业时间这样的传统竞争要素,更多地集中于如何提升为消费者的服务上。因此,无论此次“规范”出台与否,便利店竞争的关键最终都将落在服务这张牌上。
  (来源:中商情报网)

全部评论(0)
正在读取评论...



免费试读(2013年1月号)
论坛互动 更多
官方微博
  • 热门文章
  • 本周
  • 本月

常务理事单位:步步高商业连锁 | 苏宁云商集团 | 银泰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 黑龙江比优特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理事单位:江苏五星电器 | 杭州天际线设计联合体 | 河北国大连锁商业公司 | 苏果超市 | 台州华联超市 | 浙江华润慈客隆超市 | 苏州什物谷连锁超市 | 中山市壹加壹商业连锁

友情连接:联商网 | 店师傅 | U箱 | 星力集团 | 黄商集团


关于我们 | 意见与反馈 | 联系我们 | 在线订阅
联商网电话:0571-87015503    传真:0571-87015503-830    Email:dz@linkshop.com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