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说:“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服务顾客,使得顾客满意”,换句话说,所有的企业都必须有顾客才能生存,所以我们看到许多企业把顾客满意当为口号,不管是制作成标语贴在墙上也好,或者是制作成员工手册,但是知道了跟实践却是二回事。
记得一次在台湾一家大型计算机量贩店中购买产品,在柜台等待结帐时,短短的五分钟内,竟然就有三个顾客因为退货问题在哪里抱怨,但是服务台的人员都是工读生,他们的表情除了莫可奈何,也无法为顾客做些什么,令人感到刺耳的是,店内的广播中还不断播放这家企业如何的以客为尊,盼望获得顾客满意,这让顾客明显感到说跟做是二回事。
最近我到了北京的IKEA买了一套刀叉组,为的是请几位朋友来吃饭,结果其中的六支大汤匙在第一次下水之后竟然就生锈了,令我感到非常不可思议,也感到尴尬。我想,会发生这样的状况,可能是采购人员不查让生产厂商用错材料了导致,所以我就请同事跟IKEA联系,希望获得解决。
我的同事跟IKEA联系时,IKEA的电话服务系统跟许多企业都是一样的,当顾客希望找个“真人”对谈时,电话转来转去都是录音留言,好不容易盼到了真人接听,没想到服务小姐的回复竟然能跟所录制的语音内容一模一样,她们认为看不到货所以无法处理,要求我们亲自送回去给退货部门。
当然这跟一般企业处理的方法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想想顾客真的会拿回去退钱或换货吗?我想大部分的顾客应该不会,因为一趟路老远跑去,又要花车资又要花时间怎么划算,但是顾客不去退货企业不要以为事情就这样了结了,别忘了一个满意的顾客会告诉至少6-7位朋友,但是一个不满意的顾客会告诉20个以上的人,当天我请吃饭的朋友共有6人,我们一人传播20个人,就已经传播了120个人,再加上我写文章传播出去,相信会影响上万的人。
企业要珍视顾客的抱怨,顾客不满意一定有他的理由,我们要懂得倾听,如果IKEA能够重视我的抱怨,他会去查明刀叉质量不好的问题,实时的将产品下架,并对已经购买产品的顾客做出反应,否则会有更多的顾客买了之后发生同样的问题,问题也将会越扩越大,所以企业对于顾客抱怨一定要非常慎重地处理。
过去我在北美生活时,也常到IKEA去购物,我对IKEA的印象是产品有品质、有保障,但是过去的美好印象已经被打破,我想除了服务以外,IKEA对根本的品质都没有进行严格的把关。藉此,我想举出最近访问过的山东省时风集团对于采购的规范:所有购件,不是名牌厂家的产品一律不用,不是名牌产品的一律不要。
曾经有一家橡胶厂商供应轮胎给时风,价格比现在使用的还低,他们组织了科技人员对轮胎进行测试后,发现这些轮胎不达质量标准,当即与以拒绝。另外在协件供应上,他们坚持货比三家,同样质量看价钱,同样产品看质量,同样质量同价格看名牌,优先使用。没有合格的零部件,宁可停产也绝对不使用粗制滥造的产品(出自《中国农用车之王》一书)。这是因为他们坚信“量是钱、质是命”,意思是企业的产品没有品质,根本是无法存活下去的。
企业提供良好品质的产品或服务给顾客这是基本,事实上每家企业应该都能做到,所以企业要领先同业,同样产品除了价格竞争之外,差异就在服务上,做好服务不是领导者一声令下即可,而是必须透过企业文化贯穿至每位员工的心上,并化为实际的行动,使得我们的服务能让顾客感到窝心。
(作者:石滋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