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9

主题:唐山永和超市成长基因解析(上)

黄山&岩松

积分:8939    金币:2576
  |   只看他 楼主
18-20日在河北唐山参加中国商报-超市周刊举办的《第三届中国社区商业发展论坛》,18日中午一到唐山,我便率领我的助理来到下榻酒店附近的2家永和超市进行观摩考察,然后又看了他们的竞争门店——连瑞家兴超市,之后听说安徽乐城超市的王卫也来了,而且下午打算参观永和的门店,便与他一道去看了永和超市的三四家门店以及永和的配送中心和生鲜加工中心,还专门去他们的办公场所参观了一下,19日全天在会场上听了各位嘉宾对永和便民超市的解读以及各自在便利店这样一个业态的探索经验,20日上午又跟随永和超市总经理李勇和、高建成主编、亿沣超市总经理王广胜、以及王洪大和焦玉文两位业界同仁一道走访了门店、配送中心及办公室,虽然是第二次接触,原本自己也以为看明白了、很了解了,但是一直到亲耳听到李勇和对其创办这家超市后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在一些细小经营环节的千锤百炼,在企业经营上的大彻大悟,我才算是对永和超市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现将其做一个简单的梳理,特与大家分享。
一、李勇和的经营价值观:把员工放在首位,顾客放在第二位、供应商放在第三位、接下来才是公司的经营者——股东。
我曾经在很多管理类书籍中、在各种财经类媒体的报道中看到过有极少数的企业这样排序过,但那些都是大企业,至少也是年销售几十亿、几百亿的企业,而一家年销售1.5亿,刚刚经历了童年的企业竟然也有如此长远而理性的价值观,就不得不让我佩服了。
李勇和认为,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只有让员工把心放在公司了,他们才可能很好地去服务顾客,才可能去赢得顾客的忠诚,因此员工永远是第一位的,对于员工的关心要从终极关怀入手,要让员工在企业有归属感、幸福感、安全感,永和超市的很多员工都追随李勇和多年了,有的甚至是一创立时就追随了,而且是不离不弃,永和由于立足生鲜经营,员工的劳动强度比一般只经营食品和非食品的超市高出两三倍,这些一天忙到晚的员工,其工资薪酬并没有比同行高出很多,与劳动强度完全不成比例,但为何这些员工仍然会乐呵呵地做呢?其奥妙就在于李勇和的经营人心上,他会定期安排工龄5年以上的员工到国外旅游,这是这些员工做梦都想不到的,对他们来说,在唐山这个地方坐一次飞机都难,更别说去国外旅游了;他还会动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为员工排忧解难,而员工所遇到的那些困难若是员工自己独立去解决的话,常常要花费巨额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的,所以员工们都发自内心把他当作大哥,有什么困难就会向他求援,有什么心里话也会跟他说,日积月累,在他身上就积累了强大的个人人格魅力了,这也是永和超市差不多只用同行卖等量的生鲜商品的一半的人手就撑起了一家家日销售超过1万元的微型超市,其实企业的效益也是这么来的。
说到对供应商的重视,他的大部分商品都是现金买断的,所以就不存在拖欠和挤压供应商货款的问题了,即便是少数的赊账经销的商品,其账期也常常要比业内的惯例要短,正是由于把供应商当作合作伙伴的意识,赢得了供应商的默契配合,让他的为数不多的商品品种数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都很不错。
二、对员工充分授权,让一线的问题在现场直接得到解决
在永和超市,除肉蛋等品类的毛利率很低,其余生鲜部分的毛利率可以达到18%以上(剔除损耗后),而且损耗率也是非常低,常常是2%不到,在永和我们看不到成堆的蔬果因变质腐烂被扔掉的情景,原因不是永和的蔬果好保质期长,而是永和超市的员工都有自主权,可以自己决定那些正在降低品质的蔬果怎样卖对门店最有利、损耗最低,让蔬果在最佳品质区间以最合适的价格出售,这是一家超市降低蔬果损耗的金科玉律,我们不可能找到比这更合适的办法了,因为蔬果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不规则的品质变化,而唯有一线员工才对此最有发言权。
三、以和为贵,与周边的竞争对手构建一个和谐生存环境,与社会各界、政府部门构建良好的和谐的关系。
有业界的朋友常跟我提及,他们与周围的竞争对手常常是水火不容的关系,很难和谐相处,而李勇和告诉我,只要他邀请同行来交流聚会,没有人会爽约,所以他在唐山市场的人缘很不错。
除了善待竞争对手和善待供应商之外,李勇和的社会人脉关系也相当融洽,他说他基本不请客请别人吃饭,倒是那些朋友们常常会邀请他吃饭,每到此时他就会赞助一些大家喜欢喝的酒,让大家感受他的诚意,他与社会各界已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办公室内专门辟了一个茶室,成了文人墨客谈书论道、挥舞笔墨的理想之地,工作之余看看书、练练书法、品品茶,成了他修炼自己身心的法宝,让他在忙碌之余不至于身心疲惫、心无定所,落入有些老板们常有的穷得只剩钱的尴尬境地。
四、善于学习
李勇和说,他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到同行的门店中去取过经,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己想出来的、摸索出来的,他只去好朋友安徽乐城超市的王卫那里看过几家店,但也是给对方挑刺为主。
乍听之下,我们会以为李勇和是一个目光短浅、孤芳自赏、夜郎自大之人,但是到了他的办公室,到了他的书库,看到那么多的书、报纸、期刊杂志以后,你就不可能做出这样的结论了。
用李勇和自己的话来说,用眼睛去看是学习,用耳朵去听是学习,用心去琢磨更是学习,走出去博采众长是学习,请进来用心感悟并融会贯通也是学习,学习并不一定要见到真人才是学习,能够直达真人的内心世界,与其进行隔空对话,这是一种更有效的、更有难度的学习。
在李勇和的书库里,几乎在当当网上畅销的每一本有关零售、有关生鲜经营方面的书他这里都能够找到,而且大部分都至少是翻阅过或细细读过,公司的阅览室和勇和总经理办公室的书是我见过的老板中藏书最多的,李勇和对读书的境界的理解是:不求从别人身上学到多少,而求自己能够悟到多少。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李勇和订阅了几乎所有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相关的报纸杂志,通过阅读这些报刊杂志,他可以做到对于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保持高度的警觉,比如从92年开始,他就一直订阅国内所有关于烹饪方面的杂志和报纸,而且是一期不差,他对这些期刊报纸的珍藏程度也是我所见过的许许多多的老总们所独有的,正是对这些有关烹饪的期刊杂志的细细研读,才使得他在熟食加工、面点制作等方面能够走在业界同行的前列。
通过阅读、通过与业内精英的隔空对话,李勇和把自己所做的每件事都琢磨到极致。李勇和的好学精神不仅体现在读书上,还体现在对于实践的总结分析上。他总是不断地总结提升,一旦发现有问题,就会果断地停下来,然后想明白了才会继续往前走,绝不着急赶路,把自己给陷进去
变简单地抄袭别人为深层的悟,悟通了悟透了,创新也就自然而然地来了,而且此时的创新要比简单地从外面搬来的新经验更适合企业自身的状况,就像毛主席当年并没有到那些已经进行过社会大变革的国家去学习借鉴,但是他开出的中国社会的处方却是在那一代所有人中最杰出的最到位的,这是因为他把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给悟透了,所以他才能够开出那么惊世骇俗的大处方来,所以说,学习未必都要出去狂奔,即便是在外狂奔,还是要以内心静下来深入地思考为前提的,千万别指望简单复制别人就能够活得大的成功,因为简单复制别人就相当于“刻舟求剑”,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了,自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就不一样了。
在我对所有有所成就的企业家的观察中,善于学习都是他们首要的特征,李勇和也是同样如此的。
(未完,待续)
- 该帖于 2013-4-28 9:29:00 被修改过

笑看人生

积分:80    金币:57
  |   只看他 2楼
员工永远是第一位的,这理念很好;只要有经营就必须有员工

清风拂山岗

积分:36    金币:4
  |   只看他 3楼
美国全食有机超市的经营理念,德国阿尔迪超市的商品管理有机结合

昨天今天明天

积分:33    金币:66
  |   只看他 4楼
不敢苟同!这样是不是有点和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相违背呢?
---------------------------------------------------
让懒惰的我稍微勤奋一点吧!

等下雨的伞

积分:22    金币:11
  |   只看他 5楼
RE:唐山永和超市成长基因解析(上)
你好,我看了你写的文章,非常好,我在一个大型连锁超市公司工作了十年,现在自己开了家超市。针对目前的社区门店生鲜经营非常想去唐山学习下。希望能给引荐下,谢谢。下赶快写,等着看

黄山&岩松

积分:8939    金币:2576
  |   只看他 6楼
你可以跟我联系,我尽可能成全你
------ 以下是引用的内容 ----------------
[b][a href="/u/linghuchonglang/" target="_blank"]等下雨的伞:[/a][/b]你好,我看了你写的文章,非常好,我在一个大型连锁超市公司工作了十年,现在自己开了家超市。针对目前的社区门店生鲜经营非常想去唐山学习下。希望能给引荐下,谢谢。下赶快写,等着看

商界之狼

积分:551    金币:29
  |   只看他 7楼
走出来试试,窝里狠不算啥,看到永和的店那个糟糕,再看看文章,那个差距!
---------------------------------------------------
Anderson

商界之狼

积分:551    金币:29
  |   只看他 8楼
卖得便宜能算啥模式,员工工资能上3000吗,高人在湖南
---------------------------------------------------
Anderson

吉林-便利-蜗牛

积分:70    金币:36
  |   只看他 9楼
hao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